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三奇五绝”的叹为观止,“天下第一奇山”的极高赞誉,“世界地质公园”的国际认可,“世界文化、自然双遗产”的重要历史文化地位......这些世界级的美誉,都属于我国的黄山风景区。近日,美国媒体CNN评选出的40个中国最美的地方,安徽黄山就位居第二位。把时间拨回过去,黄山绝妙的风景让众多名人雅士赞不绝口:李白赞到“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崔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徐霞客曾叹到“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后被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魏源也叹“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老舍也难挡黄山大美,直抒胸臆“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千重烟树蝉声翠,薄暮晴岚鸟语霞。怪石奇松诗意里,溪头吟罢饮丹砂。”铺天盖地的诗词描绘着黄山的绝美与震撼,无数的诗人、作家和旅人甘愿成为黄山自然风光的“自来水”。

在宣传渠道多样化的今天,黄山旅游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一、新媒体时代的黄山:入驻“两微一端”

黄山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游客量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新媒体技术不断渗透人们日常生活的今天,黄山同样与时俱进地利用了新媒体平台进行形象宣传与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2015年,黄山旅游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客户端以搜狐技术为依托,以“游黄山,快人一步”为宣传宗旨,通过“资讯+攻略+服务”的组合方式整合黄山旅游资源,形成游客在黄山风景区旅游的游前、游中、游后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参与互动,为游客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全面服务。同年,黄山旅游分别于阿里旅行、携程网等互联网企业签约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利用互联网拓宽了自身的品牌宣传与产品推广、门票预订的渠道,为游客提供更为便捷周到的服务。除此之外,黄山还同OTA积极合作,构建了线上线下的互动机制。


黄山旅游移动客户端的上线也标志着黄山风景区打造完成了新媒体时代“两微一端”的宣传阵营。


黄山风景区在微博:高频度的互动

黄山在建立了自己的官方门户网站之后,紧跟时代潮流,陆续在社会化媒体中安营扎寨。截止至2017年8月20日,黄山风景区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已达365万人,共发布微博10373条。除了官方微博@黄山之外,黄山景区还开通了景区管理委员会官方微博@大黄山,可以算得上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开创之举。黄山风景区的官博可以直接链接到黄山官方旗舰店与黄山微博发布厅,网友可以随时购买相关产品,获取与黄山风景区相关的最新信息。此外,官博主要通过紧跟热点发布博文、话题等形式向用户推送关于黄山风景区的最新资讯,包括网友的摄影、天气预报、景区相关政策和活动等信息。微博是黄山风景区传递信息最为快速的方式和渠道。

在新媒体时代,游客与旅游景点的联系可以发生在任何时刻,这样的联系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对于旅游景点而言,这不失为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黄山的官方微博常常点赞、转发游客的摄影作品和拍摄视频,选取网友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拍摄作品作为正面宣传的典型,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此外,黄山官博对微博用户的提问也耐心的进行回答,几乎会回复每一个评论,遇到情绪不佳的评论,官博还会进行安抚。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频繁的互动不仅可以增加游客与黄山的情感联系,也有利于发掘潜在的游客,在许多还未去过黄山游客的心中留下亲切温暖的印象。

黄山的微信策略:不间断的活动

黄山于2013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在2014年通过认证。黄山风景区微信平台的用途不仅是推送相关文章,还提供提供景区地图、天气查询、导航、门票预订和酒店预订等多项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一站式”的全面服务。黄山风景区的微信公众号不仅仅是信息发布平台,同时也具备了极强的工具性,黄山风景区正努力将微信平台的功能最大化利用。


在互动方面,官微也不间断的发布了多项主题活动与赛事,如“e眼黄山·揽胜天下”黄山风景区首届手机随手拍摄影大赛、“黄山五月花”摄影大赛、“斗草大赛”等多项摄影赛事,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投票,由用户投票决出胜者。除了拍摄赛事之外,还有类似黄山追“星”记、夏季嘉年华等多项主题活动,旨在增强游客体验,让游客不再只是一个置身事外的观赏者,还是一个深度体验者。从线上到线下,黄山微信公众号通过持续发布活动消息不断增强游客参与感,在黄山风景区与游客之间编织了丝丝缕缕的联系,创造了游客对黄山风景区的深度情感感知。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除了黄山奇妙的山与石,不间断的活动让夏日的星空等独特的景致也能得到开发和推广,游客对黄山的美也因此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了解。有游客认为“黄山夏日夜晚漫天的星光与瑰丽的日出相比,别有一番情调。”

二、游客对黄山的整体感知

纵观在线点评网站,黄山风景区以壮丽巍峨的自然奇观给游客带去了震撼与美,但也因人流量、管理等原因使得部分游客的游玩体验大打折扣。

猫途鹰网中黄山风景区收获了4.5分,好评达到了94%,差评仅有2%。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在大众点评网中,通过对网友评价内容的主观分析,黄山风景区的好评率大致达到68%,差评率占7%。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马蜂窝网中的黄山也收获了95%的好评。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在知乎中,有用户提问“黄山与其他名山相比,有怎样的评价?”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回答,也可感受黄山被公认的摄人心魄的美。比如知乎用户老汉的回答:“许多景点当你身临其境就会发现你被摄影师骗了,根本没有照片上好看。而黄山,当你身临其境,你就会发现,根本没有摄影师能把它的美和震撼拍出来”,用户Peon认为黄山之美远在泰山之上,用户蒙PD也留下铿锵有力的四个字——“岱宗逊色”。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来自知乎用户的赞美)

黄山自然风光的壮丽与旖旎征服了慕名而去的游客们,在数不尽的溢美之词之中频频收获名不虚此行的称赞,这足以让再夸张的宣传都充满底气,而少部分给了差评的游客大多是因为经历了长到足以消耗掉大部分热情的排队等待时间,他们的烦躁、愤怒等负面情绪也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混乱局面中被激发。除此之外,变幻莫测的天气、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也是令部分游客失望而归的重要因素。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笔者还发现,游客对黄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感知并不平衡。黄山有着“双重遗产”的光环,这意味着黄山不仅拥有丰富奇美的自然资源,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黄山是书法艺术的殿堂,也蕴含着源远流长的宗教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属于黄山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但从游客的反馈中可知,游客对黄山的感知多集中在自然山岳风光中,普遍缺乏对黄山文化特色的感知。在新媒体时代,黄山大可以利用新媒体,拓宽宣传渠道,结合多种形式对黄山的文化资源进行传播,增强黄山风景区文化旅游资源在游客心中的辨识度。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总 结

黄山的自然风光美得仙气腾腾,不可撼动。如此的鬼斧神工驰名中外,是馈赠,也值得骄傲。新媒体技术为黄山的宣传服务与形象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黄山紧跟时代潮流适应社会发展,在各类新媒体平台都不遗余力地为自身进行宣传和推广,为游客提供多方位的服务,给游客带去了深刻的赏玩体验。但黄山应谨防“恃美而骄”,负面评价较少并不代表无,这对潜在游客的决策有着重要影响。未来的黄山可以立足于游客的感知,最大化利用新媒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传播,与游客之间形成有效沟通,加强游客对黄山景区的熟悉程度,如重点传播一些自气候型景观的成因、及时的天气播报,客流量等信息,让游客能够及时了解黄山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游玩计划,降低负面情绪爆发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黄山文化资源的传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未来的黄山还会继续迎接大量的首游者与重游者,黄山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美得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刘雅文,舆情分析师)


【原创】中国旅游影响力百强系列:黄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