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播电视总局4月3日发布消息,公布《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强调:节目制作机构不得制作、传播利用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角色进行商业宣传的非广告类节目。针对近年来童星、未成年人频繁亮相节目引发争议的问题,《规定》要求,未成年人节目不得宣扬童星效应或者包装、炒作明星子女。(4月3日《北京青年报》)
我并不反对未成年人参与节目录制,一些童星因为表现出色,受到观众追捧,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些机构和家长为了经济利益,让孩子频繁亮相节目,甚至对童星进行商业炒作,显然已经变味。国家广电总局出台规定,给未成年人演出,做广告立规矩,严禁炒作童星,这是对童星热的必要纠偏。笔者期待相关规定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好,明星子女也罢,不要星味十足,过早走上炒作路线。
不管是谁,孩子毕竟是孩子,不是圣人,虚荣心总是有的,参加节目录制和广告活动自然应该有所节制。如果舆论过分追捧,老师、父母过分期待,让孩子过早背上各种表演光环,或许会演变成“枷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并没有好处。
虽说在现代社会,孩子成名很重要,但是孩子从小打牢文化基础,学会做人的道理,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成功,拥有一段健康快乐的青春时光,参与一些属于自己年龄段的活动,展示属于自己年龄的美。像同龄孩子一样无拘无束拥有喜怒哀乐,或许更重要。孩子过早成名甚至为名所累对于他以后的成长未必是好事。
一些孩子小小年纪被拉着参加各种选秀活动,录节目,上电视,想不出名都难,一些明星子女近水楼台先得月,参加各种节目更是闹得风生水起。再加上网友热捧、媒体炒作,这些孩子再想像普通学生那样平平静静学习、生活都难。虽然我坚信童星们不会重复王安石笔下“伤仲永”的悲壮故事。但是公众舆论如果真正爱护他们,希望他们成名、成才,不妨不去轻易打扰他们的生活,给这些孩子一片自由空间平静享受青春时光,做深呼吸。
面对花环赞誉与纷至沓来的各种“打扰”,涉世未深的孩子们阻挡起来或许会力不从心。但是父母与老师应该主动为孩子把关。不让孩子过早无节制地录制节目,涉足选秀活动与演艺娱乐圈,让童星拥有一个普通孩子的快乐,父母、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面对耀眼的光环,如果父母的耳朵根子太“软”,特别热衷让孩子出名甚至希望孩子去挣钱,带着孩子四处选秀,录节目,进演艺圈“熏陶”,让孩子过早带着世故、功利、成熟的心态成长。或许会取得一时的荣耀和经济利益,但是也会潜移默化地误导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那时,不仅这些孩子会失去一段完整快乐的青春韶光,对其他家长与孩子也是一个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