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男人,做完一次开腹手术,拖着没痊愈的病体,下病床不到一个星期,马上让他投入到一份24小时需要随叫随到、还完全没有经验的工作里。稍微一点没做好就要受到外人和亲人的指责,而且这份工作还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收入和前途。以上这些相信换成是男人,没有一条能忍受。被冠上‘母亲是伟大的’之名后,就要求女人笑着接受。”
这是在知乎上,一位叫吕莹的妈妈写下的话,且不锱铢必较地审判它的对错,相信这样的类比,戳中了很多产后妈妈的心,让她们在共鸣中有了“被理解”后的释怀。
被理解的是什么?是连新手妈妈自己都想不明白从何而生的抑郁。生理上难忍的疼痛,初为人母的无措彷徨,没日没夜的操劳难眠,事业上的停步和压力,丧偶式陪伴以及隔代育儿的矛盾……
@桃娘 31岁
自媒体作者
“那是一种身体从来没承受过的痛啊”
月子里的桃娘,经历了从未承受过的痛。撇开生产以及撕裂缝针后的难忍不说,哺乳之痛也让她永生难忘。
“经验不足,我没有掌握到正确的哺乳姿势。女儿新生十几天的时候,就把我吮吸到乳头断裂。她饿得嚎啕大哭,我不得要领又不堪重负,但凭着母亲的本能把她拥入怀里喂起来,宝宝像找到救星一样拼命吸,一下子,乳汁交杂着血液淌出来,我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流,难以承受。”
“有了孩子,世界把我抛诸脑后 ”
比起身体的疼痛和疲惫,前路的彷徨更让桃娘深感抑郁。宝宝出生后,曾经的有志女青年变成了围着孩子打转的全职妈妈。桃娘已记不清,那无数因频繁喂夜奶而失眠的夜晚是如何挨过去的,万籁俱寂,她只能问自己,这些“疲惫不堪”、“始料未及”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孩子入睡后,桃娘总会一遍一遍地刷朋友圈。看着同事们在事业上的进步,看着朋友们四处游历的精彩人生,一切似乎都跟她这个“与社会脱节”的人断了关系, “这样的人生落差,也不知道要找谁投诉。” 眼泪在打转,桃娘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
“我们这一代的妈妈,不一样”
做妈妈的辛苦曾经把我们推向孤单的黑暗里,可妈妈这个角色,也让我们有机会探索更多可能的自己。“传统的生育观太落后,磨灭妈妈个性、强求其牺牲精神的家庭观也太陈旧。我们这一代的妈妈,不一样。”
桃娘一边照顾着女儿,一边努力想要找回自己的小小世界。她不断调整心态,依靠着“妈妈”的优势,整合以往的工作资源,一步步创立起自己的亲子游学俱乐部,收获了育儿的幸福与事业中的自我。
正如桃娘所说,经历过生育的洗礼,带着内心暴风雨过后的平静,依然能迎着生活逆流而上,这是我们这一代妈妈们最美的状态。
@小艾 32岁
企业高管
“哭不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病了”
一年前,小艾差点结束掉自己的生命,当时她的女儿还只是个几十天的小婴儿。小艾躺在卧室床上,她总是出现幻想,天花板上掉下来的“圈索”让她忍不住伸出手,抓住“它”往脖子上套,她想死。
愤怒、无望、悲伤却怎么都哭不出来,她孤单地站在沼泽地里,只能任由抑郁的泥潭一点点吞噬自己。没有人注意到她,更别说能拉她一把。
“对不起宝贝,我做不到完美母亲”
小艾的孕期和产程都不顺利。怀孕时候突发大出血,母女两都历经生死。生产时难产十几个小时又转紧急剖腹,强烈的疼痛把她折磨得苦不堪言。
她回忆说,“护士的手被我掐出血来。实在太痛了。”孕期的险情、剖产后奶水不足,宝宝又因健康问题被迫“母婴分离”,小小的身体扎着针躺在保温箱中,眼下这一切,让小艾陷入无尽的自责。
“求助,我终于鼓起勇气跨出这一步”
被“抑郁”纠缠的新手妈妈们,似乎并不愿意承认,大概是怕被人剥夺了自己亲近孩子的权利。推开心理医生的门,花了小艾不少勇气。那天,医生为她进行了催眠治疗。
这么久以来哭不出的悲愤终于化成泪水簌簌落下,小艾被一双手用力地从泥潭中拉了起来。为了找回从前自己,她不停自救,锻炼身体,和朋友聚会,自学心理学知识,在网络上写文章和新妈妈们分享如何调节情绪……如今,她的生活重回正轨。
“我错了。孩子并不需要一个完美的妈妈,她需要的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妈妈。要足够爱自己,才能给予孩子真正的爱。”
@刘一二 29岁
产品经理
“为了儿子,月子里我还拼命工作”
生完宝宝的刘一二在欣喜之余生出几分担忧。夫妻俩为了工作从小城市来到杭州租房生活,如今儿子的出生,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
想给儿子一个不漂泊的家,想买一辆小车解决生活中各种疲惫的远途,想给儿子吃最好的奶粉,用更舒适的尿不湿,买各种他喜欢的玩具,一切问题于她而言都已迫在眉睫。现实社会中的机会往往又容不得人迟疑,还在月子里的她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拼了命接下工作。
“无数个夜里,大家都已睡下,我对着电脑一面工作一面泪流不止。因为育儿问题和家人的矛盾日复一日地囤积在心里,但为了赚钱,我忙到根本没时间去排解和处理。太压抑。”
“他的缺位,让我很难过”
结婚那天拉着手承诺着要一辈子和她共渡难关的男人,缺位了。老公以工作繁忙为理由,把育儿的事情丢给了新手妈妈和家人。
“有谁天生就会做父母呢?老公的逃避让我很难过很孤独。”长期的“丧偶式”育儿不仅让宝宝缺失父爱,更会让一个大家庭因为缺少“有效协调者”而变得误会重重。
“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
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因为隔代育儿的矛盾和母亲吵闹也不只是一两回了。母亲从家乡大老远赶来,不仅每天做饭打扫卫生,还要照顾她和小宝宝。母亲其实很不容易。这点,刘一二内心特别清楚。在陌生的大城市里,平日外向活泼的母亲显得局促唯诺。不习惯、没朋友,母亲的内心也很孤单。
每一次争吵后,刘一二都特别后悔。母亲嘴里抱怨着,说着不想管女儿的气话,手上却停不下来要为她洗衣煲汤。记得从产房里推出时,全家人的心都扑在了宝宝身上,只有母亲总趴在她病床边,满脸忧心地询问她的身体情况。
“即使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觉得喉间哽咽。” 如今自己也成为母亲的刘一二终于体会到母爱的厚重,她感动、她感激,却从来都没好意思开口说出那句“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