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与文博会合个影

昨日,第十五届文博会迎来首个公众开放日。在会展中心,各种特色文化产品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嘉宾关注,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

创意设计激发传统制墨活力

制墨大师陈嘉德传人陈俊天携带“大有制墨”作品亮相,并亲自示范制墨过程,展示中华古法制墨工艺,成为今年文博会台湾馆的一大亮点。

“大有制墨”是台湾地区仅存的一家手工制墨工坊。陈嘉德坚持遵循古法制墨,成为台湾唯一手工松烟墨大师。作为传承人,陈俊天在文博会不仅展示传统墨条,也带来了和年轻设计师合作的文创产品。

一个简约精致的黑色圆筒,毛笔、“大有制墨”墨条、书写垫、砚台、纸镇、水洗,全部收纳其中。这款创意十足的书法用具去年获得了德国红点奖,设计师是两位目前就读台湾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研究生的女生张佩愉和邱韦如。

“现在学校开设的书法课和关注传统书写的人越来越少,我们希望用设计让更多人热爱写毛笔字,享受传统书写的美好体验,同时也激发大有制墨的活力。”邱韦如说。

“民间青花仙鹤”弘扬中国文化

在文博会9号馆,深圳本土陶瓷艺术家高大庆携多年来创作的标志性作品——“民间青花仙鹤”亮相,为文博会增添光彩,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高大庆生于西安,现居深圳,陶艺家、摄影家、品牌策划人,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馆工艺美术特聘研究员,西安财经大学客座教授,《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编委。他还担任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日用陶瓷设计创新人才,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景德镇民间青花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人才。

高大庆此次带来了近50件作品,包括他创作的青花瓷器和纸本水墨作品。展区内吸引了不少观众前来观看。高大庆多年来一直从事民间青花瓷的学术研究,收集传统纹样,借鉴边饰布局,研习灵动笔法,在创作中传承“大气、粗犷、古拙、洒脱”的装饰风格,兼容书卷文人气质,舒朗都市气韵和稚萌当代气息。

高大庆在人文摄影、实验影像、现代水墨、现代诗歌等领域也潜心研究。这些艺术形式滋养了他的创作。作为一名艺术家,高大庆重视技艺研究,精益求精。高大庆研习青花技艺,梳理创作谱系,借鉴明末民窑“汕头器”设计构成,创作出《悠哉》《天外》《信天游》等多组仙鹤系列作品。

高大庆说,他之所以选择仙鹤作为创作的符号,是基于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当代审美的把握。“仙鹤寓意延年益寿,它传达给人优雅祥和的气息,象征着长寿、和平与高雅。所以我用民间青花的笔法将仙鹤赋予现代的审美,来弘扬中国文化”。高大庆表示,他希望做一些有中国概念的、能将中国传统元素“活化”的作品,并将其推出去。

与文博会合个影

坚守活字印刷术的“守艺人”

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看到吴汉涌摆出的来自道光年间、规格不一的四盒木活字字模,每个人都油然而生地会有几分温情和敬意。在熙熙攘攘的文博会现场,只要有一把小锉刀和一粒小字模,吴汉涌就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小的、从容的世界。

他的从容来自于这门手艺:吴汉涌是浏阳“益兴堂”木活字印刷坊第五代传承人,也是目前唯一能熟练掌握反字直刻技艺的传承人。

反字直刻是“益兴堂”一项祖传的绝活,制作字模时,不需要提前在字胚上打墨稿,而是直接按刀法雕刻。这并非易事,要有一定的书法基础,还要对所有字的结构成竹在胸,不用描红打墨稿,直接下刀刻,如果有一丁点错误都无可挽回。

吴汉涌说,他们保留了道光年间的一整套木活字印刷工具,有130多套字版,8万多个字模。“这一规模,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他是手艺人,也是“守”艺人——守护这项工艺的人。

在文博会上2号馆中,他的展台在长沙馆朝外的位置,也小小地“火”了一把,很多人来问询。传播国学的明德书院就希望吴汉涌能给他们印一些典籍,而有教育机构也向吴汉涌发出订制的邀请,希望把他的作品带回去给学生体验。

不过吴汉涌最担心的是这项技艺的未来。“市场很小众,而且现在年轻人很难去静心学这门技术了,这样下去这门手艺就会失传。”他希望能够通过文博会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技艺,让它能够流传下去。

与文博会合个影

东方国石推出“名家名石名作展”

在文博会1号展馆福田展区(1D06),东方国石推出了“名家名石名作展”,包括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留大伟、姚光甫合作的精品力作《硕果满园》,取材青田石中声名卓著、早在明代就已“价重于玉”的灯光冻,重逾半吨,体量之巨,当世罕有其匹。多层次镂雕的手法,雕刻繁复而细致入微,观之令人震撼。另有高级工艺美术大师谷龙宝阿富汗粉冻石作品《富贵长寿花果篮》,质纯而微透,名石佳作,相得益彰;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彭胜坤昆仑玉作品《孔雀牡丹屏》,质地细润、淡雅清爽,表现传统的吉祥图案更为典雅。在9号工艺品馆(9TB14),东方国石则集中展示大型昆仑玉作品,以及40余件青田石雕作品,包含亚太手工艺大师倪东方等名家精品雕件。今年东方国石在景田展馆的配套文化活动同样精心组织,文博会期间,景田展馆陈列也将展出约200件国石艺术珍品。“艺术+公益”也是今年文博会的新亮点,本月20日将举办“东方国石·文博会名家名石公益拍卖会”,此次拍卖会由东方国石爱心捐赠16件由名家雕刻的名石艺术珍品,总估价达300万元,拍卖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献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用于江西寻乌县和广东河源雅色村艺术扶贫计划。

与文博会合个影

文心蔚然,以书入画

“这些展品都是您本人的作品吗?”“真了不起!”走进文博会6号馆A2展区的“文心蔚然——文蔚书画艺术展”,这是小编听到最多的话。5月16日,书画家文蔚博士的作品展开幕,前来观展的观众面对眼前这位气质出众、温文尔雅的女士,似乎都不太敢相信展区里那些强劲有力、挥洒自如的笔墨是出自她手。对此,文蔚每次都微笑作答“是我的作品”。

不管是充满东方意境的画作,还是行云流水般的草书,展区里的作品很快会让你发现,文蔚承接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写意精神的正脉,着重笔墨韵味,山水构图恢弘,笔法萧肃博茂,在素雅中追求墨色的微妙变化。文蔚以书入画,用笔迟涩入纸,用笔洒落、厚重,构图饱满,小中见大,气象万千。

与文博会合个影

匠心巨制,讲述福田文化软实力

今年文博会福田展区位于会展中心1号馆,面积达567平方米。整个展位外围主体造型以“湖山拥福,田地生辉”进行创作,展位主形象及两侧分别采用错落有致的湖蓝色方块以及展位后部采用广东省传统特色建筑进行融合设计,营造出中西结合的视觉效果,也展示着福田优异的地域特色,颇具特点。

踏入展区,迎面而来的就是东阳木雕《立根搏云》大屏风,粗壮而茂盛的榕树,枝桠纵横,躯干交错,团团树冠遮天蔽日,南国的热带风情,在大师的雕刀下,呼之欲出。镂空雕、圆雕、半圆雕、浮雕等技法的综合运用,把榕树的树干肌理,处理出鲜明的质感。

这些极具“工匠精神”的作品在福田展区比比皆是,不断展现着福田的文化软实力。而得益于福田区在文化产业相关扶持政策中,新增了“工匠大师引进支持”政策,未来将有多个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进驻福田,与福田企业开展合作,引领福田建筑装饰、时尚等产业发展。

与文博会合个影

非遗碰上时尚,迸发产业化新活力

展会上,一幅5米长唐卡作品《释迦牟尼佛和十八罗汉》也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由青海热贡龙树画院大师扎西尖措和曲智历时三年半绘制而成。整体布局结合了热贡唐卡与敦煌壁画造像特点,是热贡艺术中汉藏融通的典范。描绘了十八罗汉、四大天王盛装出席华藏世界大法会的场景。画面的主尊是释迦牟尼佛,衣襟翩然灵动的表现形式极为罕见,令人赞叹。众多人物造像精妙传神,呼之欲出;线条气韵生动、富有张力;色彩富丽堂皇、流光溢彩。

除此之外,以传统汝瓷工艺与失蜡法铸铜工艺相结合的汝窑天青釉梅花系列作品,将粤绣与时尚饰物相结合的手提包、手袋等也吸引了不少观展者的目光。

这些精美的展品不仅让观展者大为赞叹,也彰显着福田区近年来对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重视。诸多非遗项目落户福田,并通过福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在实现设计制作产业化上迸发出新的活力。

福田区目前正以湾区核心城区的开放格局,在文化产业结构、质量、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不断提升,文化优势产业引领带动效应明显,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06年至2018年间,福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从54.74亿元增长到368.01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7%,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7%增加到9.2%。目前,福田区共有文化企业16000多家,其中上市文化企业17家,规模以上企业600多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