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文化走基层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西部网资料图)
西安体院志愿者为环卫工人测量血压。(西部网资料图)
西部网讯(记者 肖阳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之一,对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体育高等学府,西安体育学院坚持打造以“体育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浓厚的体育志愿服务文化。
自1992年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来,经过24年特别是近年来的实践与建设,从备受姚明关注的西体学子齐佳霖,到远赴非洲大陆的羽球助教陈巍之,西安体院开展的体育支教助教活动遍布国内外,以“体育特色”为核心理念,形成了适合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体系,共同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走进基层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调动“95后”积极性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基本以“95后”为主流,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多来源于网络,对于一件事情的认可,大多是要选让其认可一个人。如何调动“95后”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成为摆在西安体院,甚至各大高校的一大难题。
“对于他们,尽可能的不要以说教的口吻去传递信息,要结合当下大学生的特点,我们更多需要做的是把他们带到基层、带到现场,让他们走进基层,切实的了解民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对于西安体院如何调动西体学子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西安体育学院团委书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实践过程中,就是对你平时在校所掌握的专业技能的一种展示。谁表现突出,他说获得的称赞就越多,鼓励也就越大,学生之间的竞争性和自豪感也随之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95后”的在校大学生对于技能的展示、成就的渴望,甚至社会对自我的认可可谓“刚需”,进而建立属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今年西安体院志愿者服务队曾赴黄陵,为全县的300个环卫工人免费进行体质监测,郑璐对当时场景印象深刻,“原本计划下午3点结束的体质监测,到5点又来了一拨刚从一线回来的环卫工人,学生们当时没有人说要离开,继续为环卫工人进行了监测,并且指导大家合理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可以说是把老百姓所需要,我们又刚好能够提供的结合在一起,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乐于奉献、不怕吃苦的实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