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各地各级气象部门围绕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振兴、稳定粮食增产、扶贫攻坚等,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
重庆市气象局强调,要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气象行动方案,组织国家级气候品牌申报,打造市级优质气候品质农产品品牌和生态旅游气候品牌,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生态气候资源和特色产业推介会。要重点助力深度贫困乡镇精准脱贫,围绕城口、彭水、酉阳、巫溪四个县摘帽和10万人脱贫目标制定气象保障实施方案,完成酉阳浪坪乡4000亩优质稻推广扶贫项目,完成贫困地区10个优质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和3个深度贫困乡镇“气候宜人美丽乡村”评定。要切实保障现代农业发展,围绕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重点发展柑橘、榨菜、柠檬、中药材、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天气通”品牌,在11个区县实施“三农”服务专项,深化柑橘、榨菜、茶叶、青花椒与设施农业5个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要深入推进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实施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强基行动。
春回大地耕种忙,山东气象部门全力做好春季为农服务。2月27日,山东省气候中心遥感监测到冬小麦出现旺长现象,并组织调查小组开展实地调查。联合调查小组根据遥感资料在该市巨野县、牡丹区大田查看旺长小麦苗情。图为调查小组正在大田分析旺长小麦苗情。图/黄少杰 文/张翠英
海南省气象局将在中央财政“三农”服务专项已全面覆盖全省19个市、县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专项建设,通过重点提升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和贫困地区综合气象服务“四大能力”,全面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在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上,海南省气象局将具体重点通过五大措施提升气象为农能力:全面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加快智慧农业气象大数据、业务、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提升农业气象核心技术能力;加强冬季瓜菜气象服务保障平台、杂交水稻南繁制种气象服务系统等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全省规模效益,服务乡村绿色发展;优先打造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系列生态气象品牌,提升贫困地区知名度和生态旅游内涵,助力脱贫攻坚;加快橡胶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橡胶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水平,更好地服务特色农业产品区域建设。
在陕西咸阳,气象部门把农业气象灾害指数保险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举措,今年将在咸阳苹果主产区开展苹果气象灾害指数保险业务试点,由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确定苹果气象灾害指数保险试点的范围、农业气象灾害防御的组织管理、农业保险投保资金的落实;市气象局负责苹果气象灾害指数精细化研究、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预警、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的实施、苹果产业受灾程度定量化评估。
我国南方近期持续阴雨天气,对农业影响显著。在江西龙南,县气象局服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针对露地蔬菜和设施大棚内菜苗、瓜苗生长情况开展调查,面对面指导菜农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不利影响。2月16日起,龙南县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田间土壤水分过多,渍害明显;大棚内菜苗、瓜苗出现生长慢、长势弱、病虫害加重的现象。气象服务人员建议菜农适时清沟排渍,及时移除病苗、死苗,做好保苗补苗,天晴时进行棚内通风除湿,尽可能减轻低温连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丁雪丹 邱龙燕报道
近日,河北省鸡泽县气象局及时组织农气技术人员深入大韩固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主动为设施蔬菜种植户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图为农气人员在讲解农业气象知识。李向前摄影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将立足科研,构建绿洲农田主要农作物重大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及防御标准,提出灾害风险调控与综合管理对策;研究农业气候资源时空格局变化趋势,构建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升关键气象服务指标;进行主要作物生长状况动态监测,进行气象影响定量评价与产量动态预报服务;转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农业气象适用新技术,探索气象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现代化和自治区地方新农村建设服务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研究绿洲农业特色农产品(包括特色林果)品质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开展特色农、林产品气候品质认证专项服务,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