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魏凡俭:沂蒙红色歌曲的新时代文化价值

内容摘要:沂蒙红色歌曲是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老区的拥军故事为题材的爱国歌曲的总称,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作为红色根据地的沂蒙老区聚集的文艺工作者,创作了《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经典歌曲,新中国成立后又涌现了电影《红日》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舞剧《沂蒙颂》主题歌《愿亲人早日养好伤》等著名歌曲。经过收集整理,目前有完整谱记的沂蒙红色歌曲总共100余首,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的红色歌曲谱系,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沂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色歌曲;革命;人民;中国共产党;生活;文化繁荣兴盛;实践;中华民族

作者简介:

  3、满足美好生活的精神供给

  文化具有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

  融入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实践,意味着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变化,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有效促进精神供给和精神需求的良性互动与匹配,实现高质量的精神供给,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民歌,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内容来自社会生活实践。沂蒙红色歌曲取材于沂蒙民歌,是诗与乐的高度结合,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表现了沂蒙人民不畏外寇、爱国爱家、勇敢乐观的精神面貌,也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伟大革命胜利的可歌可泣故事艺术化为歌曲。沂蒙红色歌曲,在创作上注重叙事真实、曲调优美、民间普及的高度统一,在内涵上既来自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化,又融入积极进取的红色革命文化,在艺术品质上极力追求雅俗共赏,尤其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正是沂蒙红色歌曲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在艰苦的革命年代,沂蒙红色歌曲用悠扬的曲词、婉转的歌声,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增添了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发挥着指引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重要作用。

  “心无百姓莫为官”,一心为民,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带领人民减租搞土改,翻身求解放,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兴修水利,造福群众,还是改革开放时期艰苦创业,改善生活,共产党人都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相信群众,这一切,都为沂蒙红色歌曲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根基,也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

  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沂蒙红色歌曲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大众基础,便于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好地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满怀爱国、爱家之情和集体主义情怀,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鲜血液,勇于发挥沂蒙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