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很多人吐槽,越来越觉得热搜榜没法看,全都是明星的家长里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被讨论。

往往也就是这样的话题下,也更让人不断拉低对一些网友素质底线的认知。

王诗龄上了热搜,小姑娘放假出去玩,看起来瘦了。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王诗龄美好的暑假里,也因此多了些刺耳的声音。

评论区很多人抓着她的身材不放,说王诗龄明明没有瘦,而且很丑……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对小女孩的身材紧抓不放,不仅是以貌取人的刻薄,更是潜意识里一种对女性评头论足的高高在上。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这样带着刺的眼光,目标对象无论年龄,从小到大,无一幸免。

1

前段时间刘亦菲为某杂志拍摄大片,视频流出后,很多人对刘亦菲身材的批评起来毫不手软。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有人直接说“天仙变天蓬”,从胳膊、大腿、下巴等多方面,细数“一个人的不自律是如何暴露在身材上的”,说她刘亦菲胖了就该被嘲;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孙莉在微博上晒出女儿多多的照片。很多人说多多腿型不好看,穿着打扮过于成熟、身材有点胖……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比这些嫌弃挑剔词语更恶毒的,还有对小孩子外貌的攻击。

小沈阳女儿、包贝尔女儿、贾乃亮女儿甜馨在参加亲子节目时,很多人在网上直接说小孩子长得丑,小沈阳在微博一度情绪崩溃,后悔带女儿上节目。

多档亲子节目大火,明星家庭的男孩子被讨论外貌的情况相对更少,身材长相似乎都不是评判他们“招人喜欢”与否的标准。

哪怕胖一点、没有特别符合主流审美,网友也愿意在一次次的活动中看看他们的表现再做评价;

可唯有对于女孩子,从一开始就只被看到长相与身材,似乎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

2

曼彻斯特选美小姐艾莉西亚“整容成瘾”;厌食症与催吐族以为控制了体重就控制了人;整容后被嘲笑“人造美女”,化妆后被质疑“素颜可怕”,而天生不好看的人更是“罪不可赦”……

外貌评价就如同我们这张无法遮蔽的脸,无孔不入地侵蚀着我们的神经。

“初中时我被男同桌叫了一年的‘丑女’。”

“大学社团招新的一个学姐说:这届中文系的女生就这几个?都没几个好看的。”

......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纽约布法罗大学的Lora E Park博士建立了对因外貌而遭拒绝的敏感性(ARS)衡量标准,发现ARS得分高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心、沮丧、没有安全感,甚至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每个人都在用这张脸去面对世界,却也用这张脸去承受铺天盖地的目光。

但人们的审美情节为什么偏偏对女性的体貌情有独钟?

20世纪70年代,英国文化批评家John Peter Berger在《观看之道》一书中提出审美传统中的“男性凝视”概念,他分析了文艺复兴以来的欧洲裸体油画,大多数油画中女性都是以“被观看者”的形象出现。

对女性外貌提出要求,逼着女孩们去追求完美仿佛是社会环境的“大势所趋”。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强调“男才女貌”“女为悦己者容”,女生要活得精致,甚嚣尘上的观点是“你的身材决定了你的层次”,主要也是写给女生看的。

综艺《变形记》里一个女孩交换去农村,她参加当地的婚礼,执意要与新娘比美,却因无法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节目中失声痛哭,公开大吼“新娘长得太丑。”她在节目录制结束后,也一度沉迷整容。

虽然也有叛逆,但掩饰不掉的是内心易碎的敏感。

更让人不适的是,网上苛责于他人外貌的女性,并不比男性少。由于嫉妒、攀比等种种原因,自卑敏感的情绪占了上风,所以用大张旗鼓评价他人以掩饰内心的不安。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Gilles Lipovetsky在《第三类女性》中将女性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受歧视的女性,这类女性的魅力与她们的外表紧密相关;

第二类是被赞颂的女性,这类女性通常传统,是所谓贤妻良母的代表;

第三类女性为“自主的女性”,是不受限制的女性,获得了自我支配权。

外在美已然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重要砝码,大多数女性都在外貌评价的绑架中陷入“完美”的怪圈,多吃一口就会有人戳着你的肉说你胖,出门扔垃圾也要小心翼翼地化上精致的妆,催吐、节食、整容,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畸形审美而疯狂。

演员Jennifer Lawrence公开表示自己受够了被人指责胖,受够了节食,受够了无法企及的所谓“完美”。

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我受够了节食! (来源:~)

追求美本身是自我选择,现在却成为绑架他人的枷锁。

停下来,问一问,我们对美的定义是什么?

这定义,该安放的对象又是谁?

3

生活不是真人秀,亦不是选美场,然而身边的很多人却自觉充当起了评委,对女性的身材外貌评头论足,不亦乐乎。

在这些人眼里,世界上绝对没有完美的姑娘。即便一个女孩在外形上难以被找出所谓的“缺陷”,这些人还会继续睁大他们X光一样的眼睛,不屑地怼一句,“肯定是整容了”。

外貌作为我们与生俱来的一部分,难以被改变。正如种族、性向这些特质一样,对我们无法选择的事物横加评论甚至指责,就是一种十分低级的恶趣味。

而事实上,对女性外貌的评头论足不仅是简单的没品,甚至可以直接被判定为性骚扰。

韩国女性家庭部在今年5月份发布的一项有关“与你同在”(With You)运动的调查结果显示,“穿裙子漂亮”“就该穿这样的紧身范儿”等类似褒扬穿衣打扮的措辞实为令人不爽的性骚扰。

在这个旨在改善性别歧视文化的“With You”运动中,网民将生活中具有性骚扰和性别歧视色彩的玩笑通过留言共享在女性部官网上。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而调查结果显示,在整个社会的无意识语言性骚扰中,约束他人想法和行动的事例占比最多,达32.3%;而类似“女的只要漂亮就行,用不着学习好”等将女性作为性客体化对象以及对女性外貌打扮评头论足等问题均榜上有名。

这份调查赤裸裸地揭示了女性在当前社会的生存现状,一个个鲜活而又生动的个体被各种标签所固化,一旦女性脱离大众审美的框架,就会被肆无忌惮的指责。

法国电影《男人要自爱》中,就描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完全对立的女权社会。

女性在这个世界中飞檐走壁、无所不能,在各个行业里扮演着位高权重的角色,而男性则承担起带孩子、做家务的工作,时不时还要受到女性的性骚扰。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这部电影将现实社会中的性别标签完全反转,看起来极为荒诞,而这种荒诞不经的感觉,正是因为它违背了现实世界中人们对男女特性的固有印象。

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男权当道,而是我们已经对男权社会习以为常。

当男性穿上热裤,女性衣着西装;当夜店成为女性的天堂,男性成为被观赏的对象;当女性成为职场的领头羊,男性的日常被做家务、带孩子添满……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炮轰王诗龄刘亦菲的,是同一群逼着女生完美的人

一切的荒诞不经正是对现实更为深刻的讽刺,我们已经习惯了以固有的审美标准要求女性,她们要瘦要美、要温柔又天真、要柔弱又可爱……

然而,如果这个社会多一点包容,多一点不一样的“不完美”,也许才会显得更加完整。

我们难以阻隔外界洪流般的评价,但我们可以斩断这份恶意流向内心。

而自我接受的过程则是自我松绑的过程,当一个人能够与自己的缺点对话时,他一定同时拥有了接受自我的勇气。

现代自我评价之父纳撒尼尔·布兰登博士在他的著作《自尊的六大支柱》中提到,自我接受包括三层:

第一层:待人接物要为自己打算,这是一种自我肯定的行为,意味着“我选择尊重自己、重视自己、保护自己。”

第二层:不回避,即尊重现实。承认自己错了,但也尊重现实,不放大自身错误。

第三层:“不管我有多少缺陷、不足,我毫无保留地、完全地接受自己。”

如果人的一生只为了追求瘦和美,那这个世界将会错过多少因不愿趋同而活得更为丰富的灵魂。

这个社会已经给女性框定了太多规范,就别再用言语和有色眼镜,给他人和自己都增加束缚。

所谓的完美,有时并不美。

除了上文,网易公开课(ID:open163)还有15万好片等你来看。

被遗忘的“天才指挥家”舟舟:年至不惑,人间落寞

关注微信公众号:open163,随机回复1-12中任意数字即可获取热门影片资源,看好片不求人。

患精神癌症的90后,病入膏肓不自知

张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