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烽火】北平入城第一师“暴风雨部队”传奇 40军118师:师级单位战果 缴获数量居全军第二
“战旗在阳光下放光辉,我们是无敌的暴风雨部队,诞生在抗日烽火,转战千山万水,攻锦州打海南,铁拳震敌胆,入朝第一仗,战史美名扬……”
这首雄壮有力的军歌,赞美的就是素有“暴风雨部队”之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18师。
第40军118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

邓岳 资料照片

北平入城式,解放军通过前门大街。资料照片

威远堡战斗攻打天王山主峰的7师19团勇士。资料照片
鲁中诞生,挺进东北炼劲旅
第40军118师是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其前身是1937年底至1938年春,山东省委发动的长山县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泰安县徂徕山起义的第4支队、潍县蔡家栏子起义的第7支队和寿光县牛头镇起义的第8支队的主力,后来发展为著名的八路军鲁中军区第1、2团。抗战期间两团转战泰山、沂蒙,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在山东鲁中根据地享有崇高的威望。
在残酷斗争中,为粉碎敌人的堡垒政策,鲁中2团首先将爆破技术运用于攻坚作战,创造出“爆破、火力、突击”紧密结合的攻坚战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军攻坚作战的能力,迅速在山东部队推广。解放战争中,毛主席曾电示攻太原的部队,要采用山东的爆破经验。从此,“爆破”战术被全军广泛运用,并列入《步兵战斗条例》。
1945年8月,我军对日大反攻,山东鲁中军区第1、2团和部分地方基干武装组成山东解放军第3师,辖第7团(老1团)、8团(老2团)和9团。根据中央军委命令,抽调山东3师挺进东北,统一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年1月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第三纵队在辽阳成立,下辖第7、8、9旅。第7旅即由山东解放军第3师第7、8团和冀东12团一部扩编的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21旅62团、23旅67团编成,旅机关由原山东3师机关组成,辖第19、20、21团。合编时将23旅67团拆散分补给各团,全旅8600余人,旅长曾国华,政委李伯秋,副旅长邓岳。
第19团由山东3师7团编成;第20团由山东3师8团(欠第3营)和第21旅62团第2营组成;第21团由21旅62团(欠第2营)和山东3师8团第3营组成。3个团中,19团为纵队和师的第一主力团,曾被辽东军区授予“铁拳”称号。
四保临江
从1946年2月起,为了消耗、挫败敌军,配合我党的政治谈判,三纵奉命先后参加了辽阳、本溪、四平等保卫战,迟滞了蒋军的北进。1946年7月,东北民主联军再次整编,原纵队下面的旅改称为师,三纵7、8、9旅即改称7、8、9师,所辖各团番号不变。原旅长曾国华调任三纵副司令员,邓岳担任7师师长。从此,在战将邓岳的指挥下,7师这支年轻的部队,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锤炼成一代劲旅。
从1946年底至1947年初,三纵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进行了四次保卫临江作战,大量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扭转了东北的战局。
7师作为三纵主力师,在战斗中发挥了骨干中坚作用。一保临江,在小黄沟战斗中,7师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全歼敌195师584团第2营,遏制了其进攻锋芒。二保临江,7师配属8师23团和纵队炮兵团攻击敌195师据守的高丽城子,打掉其5个营,迫敌逃回通化。阴差阳错的是,敌207师3团(欠1营)毫不知情,孤军进占三源浦。7师在辽东军区和三纵首长的命令下,与9师一起不顾一切困难,乘胜围歼了该敌。三保临江,7师大展雄风,横扫通沟、大北岔、柳河、三棵榆树、旺清,展现了主力军风貌,大批大批地歼灭敌人,自身的战役观念和战术水平明显提高。1947年4月四保临江时,7师和兄弟部队密切协同,在红石镇、油家街地区诱歼中路之敌89师和54师162团,俘敌7800余人,毙伤敌660余人,创造了速战速决歼灭战的范例。19团9连在战斗中,一面进行军事打击,一面开展政治攻势,俘敌团长以下3000余人,缴获各种炮50余门,荣获师通令嘉奖和奖旗一面,并记集体功。
打出来的“暴风雨”
1947年秋季攻势中,三纵奉命乘敌沈阳、四平间兵力减弱之机,歼灭威远堡、西丰地区之敌。战前,三纵政委罗舜初的意见是,首先歼灭距我最近的驻西丰守敌346团。司令员韩先楚则坚持采取“掏心”战术,远距离奔袭威远堡,直捣敌116师师部,调动其3个团出援,在半路上伏击歼敌,吃掉它1个整师。
对此,林彪复电:“按先楚方案实施战斗。”
9月29日,三纵发出命令:7师担任主攻,奔袭威远堡,歼灭守敌及116师师部。当日晚,天降秋雨,道路湿滑,7师冒雨强行军80公里。10月1日晨,我军突然出现在敌前。敌人尚在出早操,大惊失色,被迫仓促应战。总攻开始。7师19团出手迅速凌厉,逼近敌军防御的重要屏障——天王山阵地。
10月2日上午9点,19团1营3连攻占了天王山主峰,撕开了威远堡的重要屏障。116师师长刘润川见大势已去,率两个团的残部向西南方向突围、溃逃,被我9师25团一举截歼。
此次战斗,经22小时激战,116师主力被我全歼,这是东北我军秋季攻势中歼敌和缴获敌物资最多的一次战斗,也是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此役作为一个典型长途奔袭战例被列入国防大学的教材中。
116师师长刘润川被俘后称:“从战术眼光看,你们可能打西丰,最厉害可能打头营子(即郜家店),没想到你们竟打到威远堡来了。”
三纵在这次战斗中,因战术诡谲,机动神秘迅猛,被对手敬畏地称之为“旋风部队”,而主力7师也以攻击顽强凌厉、敢打硬仗恶仗赢得了“暴风雨”部队的美称。
南苑缴飞机 北平入城第一师
辽沈战役取得伟大胜利,东北全境解放。1948年11月12日,根据中央军委整编全军部队的命令,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原第7师及所属各团也相应改番号为第118师及352团、353团和354团。
1948年12月11日,40军入关进至香河地区,配合兄弟部队切断了北平与天津之间的联系。17日,118师354团在炮火支援下,攻占了南苑机场,缴获各种飞机43架及大量军用物资,这是我军历史上缴获敌机战果最大的一次战斗,从此也奠定了118师在解放战争中师级单位战果缴获数量居全军第二的地位。
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率所部20余万人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1949年2月3日,118师作为参阅部队中唯一一个步兵师光荣地参加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入城式。上午10点,4颗照明弹腾空而起,庄严隆重的入城式开始了。
前门广场大街上,入城部队3辆装甲车为先导,一路从城南永定门入城,另一路从西直门入城。
作为参加北平入城式唯一一个步兵师,这不仅是118师的荣誉,也是40军的骄傲。
特邀顾问 徐德征 本报记者 王兵 李波 特邀记者 刘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