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也为了引起大家对抑郁症的关注,2018年7月6日至2018年8月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DLU微电影工作室暑期社会实践《盲区》微电影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拍摄并剪辑。1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虽然器材不是最好的,但我们不能气馁,一定要拍出剧本的效果,我们依旧会全力以赴!”在拍摄场地,导演王冠维同学和摄影任广龙同学商量着镜头角度问题,认真的说道。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95.69 KB)据了解,这部微电影已经是DLU微电影工作室出品的第二部原创微电影了。在拍摄现场,时值酷暑,全体同学并没有因此休息,而是趁光线正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拍摄。自习室,篮球场,图书馆,寝室,天台,利用熟悉的场景,抽象的方式,还原抑郁症患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为迎接今年10月10日第二十七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工作室全体同学忙碌了三周,制作了《盲区》微电影,于七月三十一日首发。记者和全体制作人员一起观看了这部略显沉重的微电影。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2.04 MB)影片主人公是一名受抑郁症日益折磨的在校学生也竟,本阳光的他在和善的外表下却一直被因为患病而构想出的“另一个自己”引诱赴死。影片通过记录也竟在学校的活动轨迹,描述了抑郁症的隐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传递了生命的宝贵以及抑郁症患者对正常生活状态的渴望。艺术源于生活,本片主角观摩了大量同题材影视作品,查询了各种抑郁症相关资料,将自己对抑郁的理解融入影片。
现场不少人在影片结束时,沉默许久感触颇深。“我曾有一位舍友也患有抑郁症,当时不是十分理解,觉得他很脆弱,现在慢慢能体会这种感受了。”一位同学说道。“没错,之前我的一个同学患抑郁症,他说他发作时并不能控制自己,像电影中的男主一样内心挣扎。”另一位同学感慨道。
“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微博上的一段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正能量的社会,“不快乐”很多时候是不被允许的,因此情绪来袭时,总是用笑容掩饰,但长时间的闷闷不乐却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巨大的伤害,会把我们推向更深的抑郁中。摄影任广龙同学说,“做这部片子一方面是纪念节日,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大家了解当代大学生与抑郁症之间深层次的关系,希望大家正视抑郁症,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理解关爱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并非不可治疗。”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 (197.95 KB)抑郁并非不可控制,但若不加以控制,便会一步步走向深渊。影片中的男主只是众多抑郁症患者中的一个投影,他渴望与集体融入却又无力改变,他渴望快乐却逐渐被脑海中那个戴着面具的人控制,他无法凭借一己之力将抑郁驱赶。抑郁症需要陪伴,需要理解,需要得到更多人的关爱。这也是《盲区》想传递给观众的,希望每部微电影都能传递真情,把想说的话用影像传递。
目前,影片已在哔哩哔哩网站上线。复制链接或前往b站搜索av28199937观看完整视频哦!关爱抑郁症,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