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张山东炝大饼换来利济巷慰安所“慰安妇”曾使用过的铜壶和梳妆镜,王宝林先生一家两代细心呵护至今,他说:“这是家里两样最值钱的东西了,今天捐给纪念馆收藏。&rdquo
两张山东炝大饼换来利济巷慰安所“慰安妇”曾使用过的铜壶和梳妆镜,王宝林先生一家两代细心呵护至今,他说:“这是家里两样最值钱的东西了,今天捐给纪念馆收藏。”10月27日上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又称江东门纪念馆)举行2018年新征文物史料捐赠仪式,来自日本和中国北京、上海、沈阳、昆明、南京等地的藏家和友人向纪念馆捐赠了41件文物史料。
王宝林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家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就住在利济巷1号,对面就是利济巷2号,也就是现在的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听我母亲说,当时日本战败后,住在对门的‘慰安妇’想吃我家的炝大饼,从慰安所拿了用过的铜壶与梳妆镜来进行交换。”王宝林说。
△王宝林捐赠的老铜暖壶
△王宝林捐赠的老梳妆镜
王宝林回忆道,大概在他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还有慰安妇回来利济巷2号看过。王宝林和家人一直收藏着这两件从利济巷慰安所交换来的物品。10月27日,他将这两件物品捐赠给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王宝林
“经过专家的考证,这两件物品都是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应该属于从利济巷慰安所流传下来的物品,这些物品进一步证实了侵华日军当时的罪恶,这样的物品现在越来越少了,征集这样的物品也非常困难。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动员民间收藏爱好者的积极性,丰富馆藏,给每一个中国人留下历史记忆。”江苏省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王卫星说。
△缪时方捐赠的南京医院老照片
△缪时方捐赠的明信片
此外,南京抗战收藏家唐恺先生捐赠了他在紫金山原教导总队老虎洞阵地上搜集的日军6.5mm三八式步枪子弹,中国守军7.92mm步枪子弹。旅日华侨林伯耀先生捐赠了他受邀参加中国香港、澳门回归仪式时,主办方赠送的请帖、嘉宾证、纪念品等一批实物档案。日本广岛大学研究员杨小平捐赠了日本战败之后由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室编写的《战史丛书》,以及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糕点模具。沈阳收藏家张广胜先生捐赠了“支那事变”纪章、日军文具、步枪弹壳、水壶等实物。上海收藏家缪时方先生捐赠了日军侵占南京时期的老照片、明信片等。昆明二战史探索协会宋向东先生捐赠了日军侵华时期出版的书籍等。
△宋向东捐赠的书籍
△唐恺先生捐赠的子弹
据了解2018年,纪念馆已新征藏品1593件,其中包括《朝日画报》、《历史写真》等记录日本侵华的重要文献史料。
△杨小平捐赠的《战史丛书》
△杨小平捐赠的带有日本军国主义色彩的糕点模具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副馆长凌曦表示,纪念馆建馆30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文物史料的征集、研究与展示工作,得到了很多海内外民间收藏家与友人的支持。她说:“今天捐赠的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是一段历史。我们正在建立数据中心,会把每一件藏品放到数据中心去,对全世界的研究者开放,一起研究,充分发挥每一件藏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