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锅吧撸友GENE0023探秘S1总决赛,为你讲述那段拳头不愿提起的历史:
S4系列的小组赛已经结束了,距离8强赛还有一周的时间,趁着这段空档我来给大家扒一扒拳头不愿意提起那段历史,没错!就是Season系列赛的鼻祖—S1。
S1总决赛在国内的关注度可以说是0,那时候这款游戏在国内都还没彻底火起来更别说一个连中国队都没有的系列赛了,如果你问一个关注LOL历史的人,他也许可以把S2,S3的队伍和赛程一字不落的背给你听,哪怕是预选赛。
但如果你问起S1,他也许只会说三点:
1、规模很小
2、奖金很少
3、信息很少
确实,在国内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关于S1的资料,许多新闻媒体只会在提到FNATIC时顺便提一提S1,也许对于那些编辑来说,S1的亚军是谁,举办地在哪,他们都一概不知。
这个冠军戒指,冠军皮肤在3年后才补发的系列赛到底有多么的不堪,以至于让拳头都不想提起?
本文会以三个阶段来介绍S1赛事
1、赛制介绍
2、预选赛
3、总决赛
本文是纯粹的历史文,难免会枯燥乏味,本人只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1、赛制介绍

举办地:从上图可以看到S1是在瑞典举办的比赛,那些经常说什么S4是首届在美国以外举办的S系列赛的人已经被打脸了。
比赛日期:2011-06-18 到 2011-06-20
总决赛的时间只有3天,现在的系列赛动不动就是30天的世界杯规模的比赛,选手打三天休一周的时间表宛如世界杯巨星的待遇在三年前根本是空谈,那时候的S1更像一个大规模的网吧赛,一个周末就解决了。
奖金池:99500美元,这个奖金按现在标准来看就是个八强队伍的奖金,而且还是所有队伍来分这笔钱,但对于当时的电竞环境笔奖金可能是2011年第二高的赛事奖金了。(最高的是DOTA2的TI1,这个基本都知道就不细讲了)

这是奖金分配的表格,冠军可以获得50000美金,一人税前1W,对于一个2011年的职业选手来说这可能是你一年都不一定能有的收入(毫不夸张)。可见当时的奖金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不堪,拳头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拿出10W美金来举办一个前途未卜的系列赛,已经算的上良心了。(顺便一提当时的赞助商是外星人)
我们接下里说说参赛队伍,不过在说之前我来说个题外话。
我有个喜欢树上吹妈的朋友经常这么跟我说,S1说是国际赛但说白了就是欧美主场罢了,趁着亚洲队伍还没出现赶紧混个冠军而已。

这是我后来找到的参赛队伍表格
上面很清楚写着3支北美队伍,3支欧洲队伍,1支新加坡队伍,1支菲律宾队伍,证明了我那朋友所谓欧美主场的说法就是在扯蛋。
其实这不能怪他,大部分人提起S1的队伍最先想到的就是欧美,这也侧面表现了当时这款游戏的普及和关注都有地域上的限制。
4个来自不同地区的队伍被称为国际赛也不奇怪,毕竟对于7支中国队伍,1支香港队伍的比赛都能称作国际大赛的IET来说,拳头还是做足了面子工程。当然这两支亚洲队伍的酱油程度就是后话了。
赛制
我们来说说赛制
顺便一说S1总决赛的赛制其实是小组赛和双败淘汰赛并没有单淘的赛制,具体如下:
小组赛:
8支队伍分为A,B组进行BO1双循环,每组最后一名淘汰。
淘汰赛:
小组第一名直接进入四强,两个小组2、3名交叉多赛一轮,败者进入败者组,胜者进入四强,小组第二名拥有领先一分的优势。比赛均为BO3(除了5、6名的比赛是BO1)
简单的说就是LCS季后赛的赛制,只是没有双败淘汰而已。这里我要说的是,双败赛制拳头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尝试了,只是收效很小。其实对于一个大规模的比赛来说,双败赛制的弊要大于利,双败意味着比赛场次的增加,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加,比赛缺少了爆冷和激情,很难激发一些弱队粉丝的热情,而且容易产生强势地区包揽前几名的情况(参考TI2,TI4)。对于LOL来说,采取了双败的后果和TI系列是一样的,只是那前几名的五星国旗都变成了太极旗而已。
我个人认为拳头在未来的几年都不太可能采取双败淘汰的赛制,改变的可能只是队伍的数量和奖金的数量。
预选赛
S1的预选赛从4月开始到5月结束,一共四个赛区,北美赛区,欧洲赛区,新加坡赛区,菲律宾赛区。
名额
北美赛区的前三名
欧洲赛区的前三名
新加坡赛区的第一名
菲律宾赛区的第一名
我们先来说说菲律宾赛区
如果我跟你讲这个地区的预选赛是在一天打完的你会相信吗?
没错,就是一天,而且决赛是BO1,具体赛程如下。

一共八支队伍,分成AB两组BO1循环赛,小组第一晋级决赛,决赛BO1。
我让我的菲律宾同学在菲律宾的网站给我找了会当时预选赛视频,但他给我的答复是,主办方没有录,而且似乎是线上赛,我只能作罢了。
再来就是新加坡的预选赛了,谁说新加坡没有代表队,人家代表队的出国比赛的时候,你们这些什么中国锅巴,棒子,台巴子都还没服务器呢。
新加坡预选赛的赛制是32强单淘赛,从4月8号打到6月6号,这么久的耗时只为决出一支顶尖的新加坡队伍,可见新加坡对LOL的重视程度。
你以为我会这么说吗,我在国外论坛的翻找了三四年前的记录告诉了我一件事,新加坡的预选赛是采取报名制的,也就是说你认为你行你就上,先到先得,至于为什么打了那么久似乎是因为一个半区的名额迟迟凑不齐,才拖到了6月份,至于是线上赛还是线下赛,我找不到记录,不过从这比赛的时间长度应该是线上没错了。

接下来就是S1的主角赛区,预选赛一共八支队伍的双败赛制,前三名晋级。
这里的很多队伍都是高分路人拼凑的队伍,像3A这样的俱乐部队伍很多也是零时拼凑的,最后的排名是
1、aAa
2、gamed!de
3、FnaticMSI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FNC也不被圈内人看好,是不是有种TPA的敢脚

接下来就是我们大名鼎鼎的北美爹了,说实在北美赛区在S系列赛是个很悲剧的赛区,又是不可忽略的地区。
1、游戏开发地区
2、影响力很大
3、北美玩家的乐天(stay in dream)
4、成绩惨淡

北美的预选赛赛制和欧洲赛区的赛制一样,双败,8支队伍,前三晋级没什么好说的,看到图上的结果你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一起来跟我喊 TSM!TSM!STM!
预选赛 到这里结束了,晋级的队伍如下,待会更新总决赛的部分。

三、总决赛阶段
第一日
小组赛结果(一天打完,放在现在也是一件让人很惊讶的事)


新加坡代表队可是首秀就击败了北美宇宙队,给北美捞比们留下了阴影。菲律宾队则是彻彻底底的打了酱油,附上当时TSM宇宙队爆炸的截图
TSM!TSM!TSM!
北美包揽了小组第一,Epik更是全胜出线,在这时候北美爹似乎在想着夺冠的场景和欧洲捞比们哭泣的场景,什么Xan只不过是我们一时大意外加140PING而已。
第二日
淘汰赛阶段

北美爹的夺冠梦在第二天就遭到了重创,北美队伍被欧洲队伍全部打进败者组,TSM在败者组内战以后才侥幸存活,其实当时能熟练使用EU流的队伍大部分都在欧洲,大部分的北美队伍的思路都还停留在ADC单路的年代,这其实跟现在OGN和LPL很像,你牛逼我就学你,但你永远看到的只是外壳而无法理解其内在。
此时北美爹的梦还没有醒,我们只是暂时失利,TSM肯定有50套战术,有最强的中单若不猩,我们会在败者组杀出来,狠狠的吊打欧洲捞比。
忘记上对阵表了,补上

第三日
三国演义,梦回S0
北美爹的梦在这天的开始就破碎了,一个0:2被aAa拦在了决赛前,季军。直到今天,这仍然是北美赛区在S系列赛取得的最好成绩,不得不说直到今天TSM也被称为宇宙队不无道理,很多地区的宇宙队华而不实,但像TSM这样次次杀入S决赛圈的队伍仅此一家,他们有资格被称为宇宙队和永远大批的粉丝,因为他们从不让粉丝失望,至少在LCS
TSM!TSM!TSM!

决赛的欧洲内战(FNC是胜者领先1分)在road to worlds的纪录片已经有了,没什么特别好说的,但值得一提的是FNC的夺冠阵容和冠军皮肤的并不相符。分别是狼人,爱希,火人,死歌,琴女,当年黄星还是辣个ADC的时候一点都不捞。

结语:拳头在Road to world已经承认了很多当时技术上和经验上的不足,导致比赛充满了瑕疵,但当时20万人的收视率已经证明LOL在当时的火热,直到今天拳头任然在不断完善赛制,更新地图为玩家带来更多的欢乐,其实仔细想想在当时的电竞环境里,拳头举办的这场比赛算糟糕吗?反正如果我在2011年能够参加这样的比赛,我觉得至少,对于一个职业选手来说,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多玩饭盒-王者路上不孤单
告别无聊,告别寂寞,众多美女在饭盒里等你来战!
下载地址: Android点击下载 iOS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