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战狼》剧照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近日,由南京军区前线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出品,功夫明星吴京担任导演、编剧、主演的3D动作战争巨制《战狼》正在全国院线热映,上映12天票房累计近4亿,刷新了同类题材国产电影口碑和票房多项纪录。剧中展现的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传奇故事,和堪称“东方之狼”的中国特种兵战队及高能战士首登大银幕,也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许多观众都说,看《战狼》,看到了久违的中国军人的样子。
据悉,该片还将于近期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上映,欧洲和北美的公映正在接洽中。届时,中国军人的样子将屹立于世界!
电影《战狼》剧照
男儿本自重横行
很多人可能会思考到底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才是合格的军人?或许更会思考一旦战争来临,我们的官兵是否能够冲上去战胜敌人?
看完电影《战狼》,我们领教了当代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本事。片中展示的新一代革命军人舍身报国的战斗信念、敢打必胜的战斗血性、沉稳坚韧的战斗心理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让人深感振奋提气。
古往今来,血性强悍的英雄精神是世界各民族基因里最崇高的血脉。顶天立地的英雄风骨不仅体现一个时代宏阔远大的文化胸襟,还关乎民族心灵的建构,关乎国家的兴衰与存亡。这也是各国军事电影反复吟咏的永恒主题。
电影《战狼》海报
中华民族历来不乏果敢无畏、前赴后继的英雄志士、血性男儿。响彻《战狼》全片的那句经典台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就出自西汉抗匈名将陈汤,原文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一个个血性飞扬的时代,悍将勇士们之所以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就是因为秉持了这样一股雄健豪放的尚武精神。人民军队自诞生以来,更是集武德传统之大成。革命战争年代,血性胆魄是我军制胜强大敌人的密码。一场场以弱胜强的战斗,无不是以血性赢得人民军队的尊严,靠精气神谱写军史上的光荣传奇。
如今,强军兴军的责任落在了新一代革命军人肩上。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中,精确式打击取代了肉搏式冲锋,鼠标对抗取代了刺刀拼杀,军人不一定直接面对血腥厮杀的战场,那么血性胆气是否还能成为这支军队鲜明的形象标识?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中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却日益增多,我军肩负的职责使命更加艰巨。人们有理由追问,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今天的解放军官兵是否面临精神懈怠危险,容易滋生松懈麻痹思想?当代军人是否依然充满血性阳刚的精神特质?
《战狼》以中锋正笔的姿态,对此作出了最响亮的回应。这里没有矫揉造作的情感纠葛,表现的全是一帮军中“纯爷们儿”的生活。本片将观众带回血火迸溅的战场氛围,剧中特种兵群体的所有悲壮、慷慨,都是带血凝泪的战争切片,展示了中国军人迎着死亡与炮火,走向纯净升腾的生命轨迹——
当全体特种兵仰望长空,庄严敬礼,向直升机远载而去的战友遗体悲壮告别,那长缨在手、誓复血仇的铮铮誓言,慷慨悲壮地激荡在天地苍穹之间;
当弹尽伤重的冷锋最终与国际毒枭敏登狭路相逢,他不顾一切端上刺刀怒吼冲锋而上,那横刀立马、一夫当关的豪情霸气,将当代军人的血性胆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那“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雄音绝响穿云裂帛、腾空响起,在蓝天下昭示着一个民族的血性与尊严,中国军人的铁血情怀已深深映射到每一位观众的内心!
这部步步惊心、荡气回肠的铁血动作片,如同一曲交织着崇高与悲壮的战争交响,一次次激情磅礴地回荡在观众心间,掀起难以平息的感情巨澜。它清楚地告诉人们,一支有血性的军队,才能令觊觎者胆寒。
电影《战狼》剧照
“血性”二字说来简单,但军人的血性并非与生俱来。“素练之卒,不如久战之兵”,要将这两个字融入血脉骨肉,需千锤百炼,朝夕不怠。《战狼》中的特战队员冷锋、史三八、板砖等角色,他们虽然不无个性,但面对任何环境下的挑战考验,都从不动摇懈怠。影片开头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小细节:冷锋因为私自开枪被关禁闭时,依然坚持强身锻炼,毫不放松自我要求。他一出场就在误解中坚守,在背负罪责后担当,说明军人的血性精神只有在千锤百炼中加钢淬火,在耐压抗挫中才能成长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狼》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还是哲学,是士兵的成长史,是那些血性十足、勇猛冲锋的当代军人心灵史。
勇者无惧,血性无敌。《战狼》这个刚劲脱俗的片名,最生动地诠释了当代军人“血性忠勇”的现实含义:强军兴军的使命,一头连着战场胜负,一头系着家国河山,有血性依然是军人品格的“闪亮标签”,依然是战胜强敌的“精神密钥”。特种兵的战斗可谓“步步生死步步命”。他们既需要肉体牺牲上的忘我,更需血性无私的忘我。影片开头围剿毒犯那爆炸连天、血火迸溅的时刻,是机械服从上级指令,任凭被绑架的“人质”遭受不测,还是在危急关头挺身急难,站得出来、豁得出去?冷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勇闯险关,敢于亮剑。他身上锲而不舍地体现出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勇自信,正是新时代军人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的精神写照。
电影《战狼》剧照
而当遭遇强敌伏击,望着身负重伤的李连长陷于绝境,满眼自求了结的痛苦,冷锋的内心要承受多么巨大的考验和煎熬,才能达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极度冷静。今天的信息化作战更加强调体系支撑、联合制胜,要求官兵必须团结协同、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并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可以说,信息化战争对军人血性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血性精神在今天不只是迎着炮火冲锋的勇敢无畏,还更需要在面临复杂战场环境时临危不乱的沉稳坚韧,否则血性就变成了鲁莽,冲动只会增加牺牲。因此无论是冷锋对演习场上“蓝方”圈套冷静严谨的分析处置,还是与雇佣兵“老猫”生死对决时那一招制敌的“脚跟上膛”,事无巨细都体现了他在危急关头技高胆大、随机应变的智慧沉着,这样的表现才配称作当代军人血性胆气的最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战狼》不仅表达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铁血阳刚之气,更演绎出了中国军人多姿多彩的强烈担当。
在《战狼》中,观众看到的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高科技现代战争画卷,既将陆海空天电网多维战场融为一体,又是各种高端武器的角逐舞台。这绝非简单意义上的炫耀投入,而是通过对冷锋和他的战友们装备玩得转、信息联得通、枪炮打得准,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皆精的形象刻画,将中国军人苦练精兵、无坚不摧的过硬本事展示得淋漓尽致。
电影《战狼》剧照
也许有的观众会质疑冷锋这样的兵是否“野”过了头,是否有美化夸张之嫌?不过只要你有机会真正走进本片创作的原型部队,你会了解真正的特种兵远比《战狼》中的角色更神通广大、惊险传奇。正如片中扮演“板砖”的庄小龙就是一名曾参加过国际猎人学校集训的真正中国特种兵,他身高不高,却能将两米高的壮汉锁喉压在身下长达1分钟。演员吴京之所以能将冷锋演绎得栩栩如生,也是因为他曾亲自到南京军区特种部队训练了整整18个月,多项成绩在特种兵中名列前茅。《战狼》与其说是编剧用笔“写”出来的,不如说是由特种兵钢浇铁铸般的真实军旅素材雕刻成形的。
冷锋的豪情自信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血汗练就的一流本领。“打赢没有捷径,拼搏方能成功”,有本事是践行强军目标必备的核心能力。现代战争已经远非“小米加步枪”的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系统性、联动性、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个战位、每名官兵都是制胜的关键节点。试想如果我们还是信息知识的“门外汉”、信息时代的落伍者,就根本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战狼》中的主人公冷锋时常将“演习就是实战”挂在嘴边,甚至在演习中他连旅长也毫不留情地一枪“狙击”,而诸如神出鬼没的“定向排雷”技术,对“一名资深狙击手最快是2.5秒,我2.3秒”的精确计算利用,更体现了他精通技术战术运用,实现了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
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练兵离战场越近,将来离打赢才越近。只有实战中敢对抗,对抗战中敢较量,较量中敢拼命,才练得出横刀立马的底气,一往无前的士气,不怕牺牲的勇气。只有像片中冷锋那样在难局险局危局中摔打磨练、砥砺品格,在近似实战环境的生死考验中激发潜能、昂扬斗志,才能积蓄打胜仗的底气资格。
荣誉尊严至高无上
习主席说,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那么,军人的样子到底是什么?
应该说,这个答案在每一位中国老百姓和中国军人的心中,是清晰而明确的,只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缺少一种有力的标识去展示和印证。
电影《战狼》中的中国特种兵忠于祖国、一击必杀、铁血硬汉、重情重义等特质,就十分符合习主席对于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高度概括。
与一篇好文章类似,开片的格局格调,往往是整部作品的集中投射和力量兆示。影片开篇便以简洁的画外音介绍男主角——吴京扮演的特种兵冷锋的个人情况和性格特征,在平行剪辑中闪回他执行狙击任务时的战斗场面。这样的开篇开门见山,对于当前“雌性有余”的中国银幕,显得别具一格。
电影《战狼》海报
任务现场,当敌人挟持人质而当场击毙一名战友时,作为狙击手的冷锋,从高台一跃而下,稳稳落地后迅速进入战斗。
这就是一名职业军人的姿态,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这也是冷锋这一角色在全片的第一个动作镜头——为战友牺牲而奋不顾身,为赢得战斗而一跃而下,有情有理,有武有功。影片通过这么一场并不复杂的动作戏,让冷锋有血有肉、英勇善战的形象瞬间立起来了。
紧接着,任务结束,冷锋因违抗命令面临关禁闭。这是角色性格带出的矛盾,是叙事深化的激励事件。
质询中,冷锋一句“在我这里没有那50%”(任务失败概率)的回答,顺理成章地交代了冷锋的内心世界——我是军人,只为战胜!将之前一跃而下的“莽夫”之嫌,引申至军人的职业“自信”,人物的性格层次由此丰富了。
由此再看影片后续多场文戏与武戏的交叉叙述,均以动作性极强的战斗场面平行穿插过场戏和内心戏,这种一以贯之的以动制静,给予观众十分过瘾的观赏快感。
电影《战狼》塑造的冷锋,之所以受到社会大众和军迷影迷的热捧,说明他吻合了中国老百姓长久以来对于重大义、轻生死的英雄侠义的形象期盼。而他背后的石旅长、龙小云、板砖等指挥员和战友们,也因为他的点睛辉映,成功表现出了忠勇、尚武、有血性、敢担当的当代军人群像。
令人热血沸腾的一幕莫过于片尾决战前,石旅长通过视频指挥系统的战前动员:“我们将要守护的这个地方,终年荒无人烟,如果没有发生这场战斗,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来到这里,这里没有青山绿水,没有金银宝藏,可是在我们军人眼里,这里是最美的地方,因为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境线,是我们必须用生命和鲜血誓死捍卫的地方。”在战斗即将全面爆发的临界点,这一段直给的台词,壮烈而唯美,直击人心魄。
电影《战狼》剧照
当下,当代中国军人的形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互联网上,各种无良“公知”不知疲倦地“抹黑”军队,反腐中诸多不良现象的曝露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民子弟兵的声誉受损。
凤凰涅槃必定要浴火才能重生。我们可以将当代军人形象维护与重塑中面临的种种困境,当作大成长大担当中必经的风雨,用新的理念和手段打赢这一场浴血荣光的形象之战。
《战狼》拍摄时曾被唱衰,很多人都劝吴京不要自讨苦吃,但吴京的回答是:“所有人都不看好,我也不知道有没有市场,投资那么大,成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7年圆我吴京一个男人梦。”“中国男人的爷们儿气被压抑得太久了,银幕上的小鲜肉、花样美男太多了。《战狼》这部电影,就是要找回中国人应有的阳刚,打造中国银幕的硬汉形象,而在我心里,军人就是硬汉的代表。”
电影《战狼》剧照
的确,可以搏命营救奄奄一息的战友,可以悬在直升机下空中漫步大笑,可以因战友被残杀而放声痛哭,可以因看到国旗受辱而发出致命一击……《战狼》中冷锋这个活生生、接地气的中国银幕硬汉,就是一个又一个、一群又一群可敬可爱、充满时代朝气的当代军人形象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