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血战391高地:志愿军拼死逼退美军十公里

血战391高地:志愿军拼死逼退美军十公里


391高地争夺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是有名之战,如果不是出了邱少云烈士,很可能名不见经传。所以关于这个高地争夺战的资料较少,近来有人在网上质疑邱少云烈士,在收集有关邱少云烈士事迹及争议的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些关于391高地作战的材料,整理一下,写成此文。


先简单介绍一下391高地争夺战过程:


邱少云烈士生前是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战士。当时15军驻守平康谷地和上甘岭。15军的主力师第44师驻守平康谷地,第29师87团配合44师,邱少云就在这个团里。15军的另一个师第45师驻守上甘岭一线。在第44师的另一侧,是第38军部队。


敌军占领的391高地位于第44师阵地前方,当时由韩军第9师防守。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十公里,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座山峰,形若驼峰,距志愿军一三零团主阵地发利峰仅2000米,严重威胁着十五军与三十八军的结合部。对美韩军而言,391高地是至关重要的前哨阵地,一旦失守,在正面九公里范围就再无险要可凭。


但韩9师防守的主要阵地是白马山。1952年10月,志愿军第38军进攻白马山战斗打响后,韩9师的部队都调到白马山,391高地改由配属韩9师的韩军第51团防守。


1952年10月12日,志愿军第29师400余人在敌阵地前潜伏一天后打响了391高地争夺战。邱少云就是在这次潜伏战斗的潜伏过程中牺牲的。


1952年10月14日,美7师、韩2师向志愿军第45师防守的上甘岭发起进攻。


1952年10月15日,志愿军第38军结束白马山争夺战,没有拿下白马山。


1952年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以我军守住了上甘岭、美韩军进攻失败而告终。


志愿军第44师与敌军争夺391高地的作战一直持续到1952年11月底,志愿军最终夺取了391高地。


一.1952年10月12日87团夺取391高地的简要过程


由于志愿军第44师的前沿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米宽的开阔地带。为缩短冲击距离,减小发起攻击时的伤亡,增加战斗的突然性,第44师在战斗发起前一天夜晚,将配属44师的第29师87团一个营部率2个连400多名指战员秘密潜入距391高地前沿60米的开阔地。10月12日晚,在支援火炮70余门,坦克7辆的支援下,突然向391高地发起攻击。炮火准备8分钟后,步兵发起冲锋,仅18分钟,即全部解决战斗,全歼南朝鲜守军,计毙伤俘敌170余名。


二.391高地争夺战是为策应白马山之战而打的吗?


志愿军第44师进攻391高地,并不是为了策应第38军夺取白马山的战斗。


1952年秋,志愿军经过近一年的巩固阵地,已经建起完整的坑道防御体系。志司给前线各军发出“向敌发动有限的进攻,攻取敌前沿若干支撑点和在反复争夺中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指示,让前线各军自己选择对面敌军营、连、排级防御阵地发起进攻,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蚕食敌军阵地。从1952年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


当时第38军选择的进攻目标是由韩9师一个营防守的白马山;15军第44师选择的是391高地;第45师选择的是注字洞南山。


当时担任志愿军第44师师长、后来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向守志曾写文章回忆391高地争夺战:


在几十年的革命经历中,有许多事令我感动。我任志愿军44师师长时,配属我师作战的87团涌现了一个伟大的英雄——邱少云,他英勇献身的一幕,牢牢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终生难忘。


我走了一步险棋:决定拔掉阵地前的“钉子”


在抗美援朝防御作战期间,为了争取防御主动权,扩大回旋余地,我和师政委朱业奎决心以配属我师的第87团3营为主攻,夺取391高地。


391高地山势狭长孤立,南北两峰对峙,形若驼峰,位于我前沿阵地约2000米处,是韩军第九师东侧前哨阵地的主要支撑点,可俯视我纵深前的10多平方公里阵地,严重威胁我与右邻第38军结合部的安全,是设在我阵地前的一个硬“钉子”。我阵地与391高地之间有3000多米宽的开阔地带。为增加攻击突然性,我决定拔掉这个“钉子”。1952年10月12日,我命87团3营400余人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晚,秘密潜伏在距391高地前沿阵地数百米开阔地的蒿草丛及小杂树中,这是一步险棋。


事前,上级指示我一线部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沿阵地,但并没有具体给我们师赋予攻占391高地的任务。为了实现敌前潜伏、发起进攻的突然性,在此之前,我们以小部队行动,逼近敌前沿阵地,挖掘修筑坑道和壕沟,既便于防御,又利于进攻反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