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九月初的南理工生机勃勃、收获满满。今天,4071名2017级新同学来到钟山脚下、紫霞湖畔,成为这里的新主人。在此,我谨代表尹群书记和全校师生员工,对新同学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初入南理工,当同学们漫步校园之中,吸引你们的或是和平园内参天的水杉,或是止戈园内历史的点滴,或是全国高校唯一的兵器博物馆,亦或是被同学们昵称为“巨图”的现代化图书馆,这些元素组成了一张张展现美丽南理工的形象名片。借此机会,我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品味学校的三张文化名片。
第一张文化名片是南理工人64年繁荣祖国的家国情。建校之初,毛泽东主席就将“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使命和责任赋予了学校。自那一天起,服务国家战略就成为南理工人矢志不渝的信仰和追求。从建国初期“中国兵器技术人才的摇篮”到改革开放“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再到新世纪“两化融合的排头兵”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的引路人”,在国家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南京理工大学从未缺席,而这背后彰显着南理工师生、校友真挚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报国志向。
第二张文化名片是南理工人64年科技报国的创新志。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就在同学们入校的前几天,《Nature》杂志发表了我校师生的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继今年春节期间《Science》杂志刊发我校师生研究成果后的又一重大突破。这两个杂志都是国际最顶级的学术期刊,能够相隔半年先后刊发我国在含能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科学研究走在了国际前沿。更为可喜的是这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都是我校在读的博士研究生。因为论文刊出当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学校师生们不无自豪地说:以这样的方式过“七夕”,这很南理工。
第三张文化名片是南理工人64年献身国防的军工魂。今年暑假,相信同学们都观看了为纪念建军90周年,而举行的朱日和大阅兵。强盛的军容、先进的装备、磅礴的气势令国人无比振奋,也令世界感到震撼。此次阅兵的领衔方阵是99A式主战坦克,而它的前身99式坦克,也就是我们国家第三代主战坦克,同样是一个传奇。在当时技术受制于人、科研条件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探索,99式坦克的研制成功,弥补了我国与西方先进国家半个世纪的差距。而它的总设计师,就是我校的杰出代表——“独臂总师”祝榆生。祝老以近古稀之年担任总师的气魄、“十五年铸就国之利器”的气概、“打个平手算什么,非得把它打掉”的气势,生动诠释了无数南理工人的军工魂和报国志,也铸就了南京理工大学,在国防创新体系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时光荏苒,物转星移,学校的名片正在被一代代南理工人不断书写与传承。作为师长,在大家刚刚跨入大学校门之际,就如何传承军工魂、放飞青春梦,向同学们提三点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第一,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涵养高尚品格,打好人生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广大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内,就工作着两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李鸿志院士和王泽山院士。虽然两位院士研究领域有所差别,但忠诚于国,是他们身上相同且最鲜明的标识。在他们身上,你听不到所谓的“豪言壮语”,也看不到所谓的“轰轰烈烈”,更多的只是长期坚守国防科研一线,不畏艰险,不求个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的朴素、平凡、简单和低调。他们以家国之情育报国之志,以报国之志蓄奉献之力,以奉献之力助民族之强,充分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不变初心和知识分子爱国报国的品格风骨。
从跨入大学校门的这一天起,同学们也被赋予了青年知识分子的神圣身份,大家能够学习生活在李院士、王院士等这样的著名学者身边是同学们的幸运,希望大家用心去感知他们身上的精神和品格,从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崇高理想,打好人生底色。
第二,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塑造卓越品质,夯实成才根基。
品质是一种标准,也是一种境界,是对卓越的不断追求,也是对事业的执着坚守。我校85届杰出校友、中科院卢柯院士,就是这样一位在不同时期都能坚守卓越品质的学术“大牛”。在常人眼里,卢柯校友的人生就像安装了“加速器”——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谈到取得杰出成绩的原因,卢柯校友说道:“要在漫长的研发周期中学会坚守,坚守对基础知识的探索,坚守精益求精。”卢柯校友在校学习期间,始终将提高学习效率、注重学习品质放在首位;走上科研之路后,又将对学习品质的坚持升华为对学术品质的坚守,一步一步攻克了纳米材料领域多个世界级难题。
同学们身处多元开放、互通共享的世界,多种多样的流行文化在给大学校园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影响着你们的一言一行。但无论环境如何瞬息万变,潮流如何日新月异,都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始终保持对卓越品质的塑造和坚守,努力夯实成长成才的根基。
第三,希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砺炼坚毅品行,投身创新实践。
当前,国家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关口,学校也正处在争创“双一流”的重要阶段,同学们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这就要求大家要成为心系国家人民,拥有坚毅品行,勇于创新实践的热血青年。
在同学们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学长,他就是刚刚被评为“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设计与传媒学院2013级本科生谢卓同学。被称为“创新达人”,他常为解决一个非标准零件的制作通宵达旦地工作;又被称为“发明能手”,他四年来和小伙伴们先后研发或主推了“流体式空气压缩机”“全地形起落架”“模块化电动车”等多款创意产品;还被称为“创客明星”,他作为中国创客代表参加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全球创客影响力峰会。谢卓同学是南理工学子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杰出代表,在学校有一批热爱创新的热血青年,有一群富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有一块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广阔天地,相信在你们中,会有更多像谢卓同学一样的青年学子,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砺炼品行、创新实践、勇立潮头。
同学们!这是属于你们的大学,也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今后四年,你们将与学校并肩同行、携手共进。希望你们牢记“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和“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在大学精神的熏陶和校园文化的浸润下,涵养高尚品格、塑造卓越品质、砺炼坚毅品行,早日成就心中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