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水晶球财经周末特刊:名家论市

  忠言周评:  

  本周4阳1阴,小涨10点,收出周阳线。

  遗憾的是,虽然周三到周五,大盘连续三天冲击年线3096点,还有两天冲上3100点,但是,均得而复失,无功而返,周五尾市还跳水到3078点收盘。

  为何大盘上攻年线如此之难?

  1市场“逢会必跌”的情结仍在起作用。

  26年中国股市,每逢重大会议和重大活动期间,股市均出现暴跌,或者在维稳期过后,再发生暴跌。这似乎已成为惯例,在投资者脑海里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本次G20峰会,由于提前进行了调控,在8月15日四指数暴涨了74点、294点、241点、69点,大盘收在3125点高位,次日,国家队便通过对工行、建行、中行、交行、农行等权重股砸出“断头铡刀”大阴线,遏制了继续暴涨,强制股市重回3000点平台盘整了3周,所以,在G20会议前、中、后,四大指数均保持平稳,非但不跌,反而小涨。这确实是一个例外。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担心,一旦冲破年线3096点,便离开国家队打压的3125点位置不远,唯恐再次受到打压,所以不敢越年线和3100点的“雷池”,纷纷获利了结。

  2大盘股一直不作为。

  从这两周的走势看,几乎每天都是白线在下,黄线在上,表明权重股的主力不是故意在压指数,就是在“磨洋工”,更坏的可能性是在慢慢出货,或做差价。

  可能是因为,目前上证50指数在2229点,在年线2196点之上;沪深300指数3318点,在年线3297点之上;深成指10762点,在年线10708点之上;中小板11826点,在年线11349点之上。而上证指数比较接近于年线3096点,唯独创业板指数2202点,受压于年线2263点较远。

  因而,大盘股指数在坐等上证指数和创业板也能站上年线。而大盘股不作为,做负面功夫,这样,上证指数又怎么能稳当地站上年线?

  3创业板的领头羊角色不再。

  昔日每次行情都是由创业板充当领头羊,为何近期创业板走势最差呢?。

  首先是估值压力。77.4倍的高市盈率,今非昔比,已很难吸引新的投资者介入。哪怕是深港通开设,也很难吸引十分在乎市盈率的港股投资者。尽管今年上半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率高达50%。

  其次是活跃资金迅速减少。参加网下配售新股的大户,因配售到创业板的新股数量很小,收益不如沪股,因而更愿意买进3000万沪股的市值,到沪市去配售新股,遂导致创业板活跃资金流失。当然买入沪市大盘股,活跃资金也变成了死资金。

  再次,炒新者屡战屡败。最近2个月上市的新股,无论是沪市还是深市,一旦连续涨停板被打开,股价就无一例外地、毫无抵挡地下搓,哪怕跌了30%,也没有反弹。所有的炒新者全部被一网打尽,即使割肉突围,也是损失惨重。随着新股越发越多、越快,创业板活跃资金受到极大的损害。

  又次,新股低定位拖累了老股。最近很多新股以50多倍市盈率定位(如每股利润0.85元、4000万流通盘的长久物流(603569),只有47.8元),便将创业板原先涨到一二百元的次新股(包括除权股),以及老股,每天股价都往下拖,使昔日A股的领头羊创业板风光不再,难以再展雄风,从而打击了整个市场的信心和人气。

  4连续以小阳上攻的方式激发不了人气。

  近2个月以来,大盘曾3次出现“拉一根长阳(旗杆),然后连续调整14--15天(旗面飘飘)”的走势。久而久之,投资者摸索出了规律,都在等放量长阳时纷纷出货。

  然而,本次主力改变了拉长阳的做法。从上周五到本周四,连拉5根小阳线,试图吸引新增资金进场。但是,5天中有3天只涨了4点,1天只涨了1点,最多一天也只涨了18点。5天总共才涨了32点。而且,每天成交量也只有4000亿—5000亿,自然很难凑效。周五一天就跌掉了17点,涨幅实在可怜。

  这种慢攻缓涨的方式,非但没能激发人气,反而日益消磨了中线投资者的持股意志。因为60天线和120天线尚处在3019点和2975点,三个月到半年买进股票的投资者,至今还有80点—120点的获利,他们一见大盘如死水微澜,如周四日振幅只有13点、0.13%,创了14年股市日振幅新低,主力的作为消失得无影无踪。见此情况,很多人便选择了获利了结,落袋为安,更加重了抛盘。

  5“强监管”下市场活力大减。

  由于管理层加强了市场异常波动的监管,发了800多分问询函。尤其对连续涨停个股,以及推出10送20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加以干预,因此,近期很少再有高送转方案推出,也很少有个股敢连续拉2个涨停板。甚至一个涨停板都不敢拉,涨幅达到7%—8%就压盘。

  于是,人们定发现,以往经常几十家甚至上百只个股涨停局面不见了,每天沪深两市,除了新股涨停外,老股的涨停家数少的可怜,从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活跃度,做多人气难聚。

  6大小非加速减持,资金抽离。

  据公开资料,9月1日—8日,仅6个交易日,就有84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减持72亿。靠近3100点,对大小非们及时兑现,太有诱惑力了。

  从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网站公布的资金进出情况表看,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是资金净流出,一般都在200亿元以上。截止9月2日,总共流出了2079亿。估计,其中绝大多数是大小非减持所流出的资金,从而使股市本已紧缺的存量资金越抽越少。

  7往上突破难,往下突破也难。

  年线久攻不上,引起很多人担心,会否久盘必跌,甚至暴跌?

  我(公众号:李志林)认为暴跌也难!打开日K线图,人们惊奇地发现,半年多以来市场走势之平稳、波动幅度之小,为26年股市所罕见。过往很多人得心应手的技术分析本领,如浪型分析、形态分析、划线趋势分析、指标分析、逻辑推演等,都难有用武之地了。除了有强大的国家队作为、加强监管以外,还有若干因素制约着大盘上下两难。

  一是没有暴涨,自然也难以暴跌。管理层的“稳市场”政策取向,基本上是平均每月涨30点,每周涨10点左右,让多空双方怎么作为?

  二是基本面上缺乏大跌的理由。8月PMI为50.4,创22个月的新高;出口同比增长5.9%,远超预期;地方政府为稳增长推万亿PPP驰援(指政府、银行、企业三结合投资环保、民生改善、基础设施等补短板项目);供给侧改革在稳步推进;积极的财政政策呼之欲出;人民币贬值趋缓;三季度GDP有望仍保持6.7%增长;深港通在积极准备中;险资被允许参与沪港通试点业务;央行降低RQFII准入门槛等。

  三是各板块均有资金看好。美联储9月加息渺茫,最早要到12月中旬;在全球资产荒下,沪股通连续26天净买入,看好A股估值洼地;四指数均站立在五周均线指数,多头市场形态保持完好;结构性个股行情依然火爆,如石墨烯、PPP、国资改革、资产重组、中概股回归借壳等板块等,每天都爆出大牛股。周末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新规,上市公司终止重组的须承若一个月不能再启重组,但三个月内可以第二次启动重组。这对一些宣布6个月内不再重组的公司是一个解禁,构成利好,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今年以来,在2800点平台上收盘41天,在2900点平台上收盘53点,在3000点平台收盘34天,在3100点平台上收盘7天。如果日后在3000点平台收盘的天数,达到或者超过2900点平台的天数,那么,大盘再上3100点平台也是可能的。

  我认为,在指数小涨缓涨、蜷缩进退、大盘股塔台的格局下,人们依然可以把握秋抢行情中的指数小波段机会,尤其发掘出中小盘高成长股的机会,如低位刚开始连续放量的、政策支持的、具有外生成长性的牛股机会。

  天(指数)变,道(策略)亦变,天(指数)不变,道(策略)亦应变。不能要求市场适应自己,只能是自己去适应市场。在全新的市场格局下,人们的思维和操作策略也应及时改变,重在研究出战胜平淡无奇指数的对策,尤其是用个股跑赢大盘、使自己的资金卡不断增厚的对策。

  水皮

  3000点是价值中枢,上方一定要卖

  “股市3000点是一个价值中枢,涨上去了一定要舍得卖。”在昨日的第九届全球pe投资之旅暨首届科技产业金融创新合作发展论坛上,著名财经评论家水皮这样建议在场的市民朋友。在水皮看来,牛市没有慢牛,一定是快的,而熊市则是慢熊。

  股市:多看少动没有大机会

  昨日下午三点,水皮一上来就对刚刚收盘的股市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会收紧,今年的股市可能没有大机会,处于遇上不能、遇下不忍的状态。因此建议大家多看少动,被套的朋友在跌下来一定要敢于买,同时也要舍得卖;而空仓的朋友可以耐心观察。其中,注册制、IPO加码、社保基金入市等政策的明朗化值得关注。

  投资:不要盲目买黄金

  除了股市之外,在其他投资领域,水皮表示,今年年初以来黄格反弹不少,接下来的价格走势主要还是看美元,如果美元加息走强,黄金势必有下跌空间。同时,黄金价格短期受区域事件影响明显,黑天鹅事件也会导致黄金暴涨。总的来说不建议盲目购买黄金。而未来美元有继续上行空间,可适当配置美元资产。

  创业:先定一个小目标

  谈及pe,创业创新一直是热点。“不要乱用互联网思维,创业的目的是创造财富,而不是毁灭财富。”水皮说。在他看来,创业首先要确定一个小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事,在积累工作经验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市场。同时,创业成功本身是小概率事件,一定要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能力范围内,立足自我,要真正有盈利模式,有投入产出,不要画饼。

  最了解市场的是企业,他们在不断观察市场,同时市场也有一个自我修正。“投资也需要想象力,下一个想象空间、投资热点会不会在中国的企业产生,会不会由中国企业主导,这是我们期待的。这不仅在于企业家的努力,还有待于广大投资者为他们提供好的支持。”水皮说。

  吴国平

  次新股的回调是为新行情作准备

  次新股的回调是为新行情作准备

  2016年9月9日股指期货震荡下行,收一根小阴线。盘面波动有何特征?次新股的回调给我们哪些启示?

  股指依旧在这个位置折腾,不用太纠结,只需要确定当前这个位置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是极低的,剩下的就是挖掘优质个股的问题了。

  近期强势的环保股整体进入调整之中,题材炒作就是如此,来得快、退潮也快。接下来只有确实受益于PPP项目、业绩明显增长的公司才会有走强机会,而那些跟风炒作的个股很可能重新进入混沌之中了。

  近期刚开板的次新股连续回落,类似辰安科技(300523)、博思软件(300525)等个股都回调超过20%,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这些新股开板的时候涨幅太高、市值太高,有一步到位的嫌疑。在那个位置,短线博弈完全进入博傻阶段,中线更没有翻倍空间。

  这些新股只有把市值降下来,才能真正吸引资金,从而发动一波行情。回顾一下,上半年为什么次新股能够发动一波集体上涨行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当时次新股的整体市值相对合理一些,50亿市值以下的次新股不在少数。而50亿市值的个股要涨到100亿还是比较容易的(哪怕基本面相对一般),而现在100亿市值(基本面亮点又不突出)要涨到200亿市值,谈何容易?从这个角度来看,近期新股开板后连续回落是好事,有利于下半年次新股的新行情。

  桂浩明

  港股缘何越走越强?

  刚进入9月份,香港股市恒生指数便冲上了24000点,超越了去年年底的点位,创出了10个月以来的新高。当然,相对于欧美市场来说,这样的行情还算不上什么,因为人家那里很多是创出了历史新高。但对比一下沪深股市,走势当属强劲。这也就难怪,最近沪港通中"南下"的资金络绎不绝,港股通无论是使用额度还是额度收益率,都明显超过了沪股通。

  这几年来,随着内地企业不断到香港股市上市,原先那里的以外资股及华人股为主的格局已经明显改变,中资股已经在香港股市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港股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资股在上涨。这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内地的腾讯,现在市值已经超过了2万亿港元,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于是,问题也就来了:中资股在香港能够上涨,为什么在内地却表现疲弱呢?要知道,境内的沪深股市,目前点位距离去年年底时的位置,普遍还要相差13%左右。考虑到去年年中以来港股与沪深股市一样,都经历过暴跌,那么今年以来几乎是大相径庭的走势就很值得人们思考了。

  其实,现在整个世界经济都不太好,即便是被认为复苏最为有力的美国,经济增长也十分缓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股市的上涨,特别是还在不断挑战高位,应该说主要并非是因为基本面的关系,而更多是同资金面有关。美国虽然停止实施量化宽松政策,但是仍然执行超低利率,并且在加息上也是十分的犹豫。可以认为,现在全世界的流动性都比较宽松,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实行的是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政策,导致无风险收益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这就在客观上起到了引导资金进入股市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阶段来欧美股市的上涨,本身就是其低利率环境下货币充裕的结果。

  同样的,香港股市的上涨,也有类似的因素。当然,这里不可忽视的还在于,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不能排除部分内地居民,通过投资港股等形式来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规避人民币贬值的风险。总体而言,港股的上涨,主要还是受益于世界范围的流动性宽松,以及港币汇率的相对走强。反观境内的沪深股市,虽然从大环境来说,资金面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资金进入股市变得比较困难,而"救市"以来所形成的市场格局,更多是倾向于维持某种平衡,因此很难带来有示范性的财富效应,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的进入。于是,也就有了股市波澜不兴、成交萎靡以及个股行情缺失这样的现象。很显然,问题的症结,很大程度是在资金上,如何解决好资金的有效供应,就成为内地股市能否奋起直追的一个重要抓手。

  人们注意到,最近有关方面在改变资金格局上不断有所动作,包括取消沪港通的年度总额限制,对RQFII实行备案与审批相结合的制度等,这些有利于海外资金入市。那么,与此同时是否也应该着力推动境内资金的入市呢?基础养老金、社保基金等的入市问题都已经提很久了,现在是到了该全面落实时候了。

  港股上涨,指数创阶段新高,这是好事。从对港股上涨的分析着手,不难看出其中的上涨逻辑,而这对于我们搞好境内市场是有启发的。面对活跃的香港市场,投资者不能仅仅是羡慕,而是要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努力去解决它。只有有所作为,才能够打造出一个即规范、又活跃,对投资者具有吸引力的股市。

  郭施亮

  港股苏醒了,A股还远吗?

  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在我们过多关注A股市场的同时,与我们邻近的港股市场,却出现了单边上涨的走势,且在最近一个季度内,香港恒生指数以及国企指数,其累计最大涨幅已经超过15%。与之相比,A股市场的涨幅却明显逊色,其中以沪市为例,在最近一个季度中,沪市累计涨幅也仅略超5%。

  值得一提的是,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AH股溢价指数,也于最近几个月的时间内,出现了显著下行的表现,且于近日再度创出了年内最低数值。然而,经历了最近几个月港股与A股市场的异动表现,如今AH溢价指数也一度重返120以下。换言之,就目前而言,A股市场较港股市场的溢价率已经不到20%的空间,而在去年7月8日,AH股溢价指数就达到了154.11,而当时A股较港股高出相当大的溢价率空间。

  港股市场苏醒了,A股市场还远吗?这,或许是近场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但是,回顾时下的政策环境以及市场环境,似乎也在持续强化两地市场之间的异动表现。

  其中,从政策环境来看,自深港通宣布获批之后,实际上也意味着深港通通车进程,也在不断提速。按照流程,年内深港通得以通车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不过,对于深港通而言,其不仅会弥补沪港通通车之后的不足之处,而且还对沪港通、深港通总额度限制进行取消,但仍会保持每日额度的设置,基本上与目前沪港通的标准一致。但,深港通凭借其独特的地域优势,未来将会进一步发挥资金双向流动的功能,而随着两地市场的逐步融合,AH股折溢价率水平的高低,以及两地市场之间的估值差异,也将会直接影响到未来资金南下或北上的意愿。

  由此可见,随着深港通通车的临近,似乎更多资金看重了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而在两地市场折溢价率空间逐渐缩小的预期下,也倒逼了近期南下的资金显著活跃。

  与此同时,近期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试点的监管口径》,此举也意味着保险资金参与沪港通正式开闸,这无疑进一步加速险资资金投资港股市场的热情。但,鉴于时下险资仍以QDII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港股投资,且一直以来其对境外投资占比不高,其对A股市场存量资金分流压力不会太显著,但会强化其资金涌入港股市场的预期,对中长期港股市场的走向构成利好刺激。

  至于市场环境方面,自今年8月3日以来,港股通渠道已经出现连续多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的格局,且自今年8月31日以来,港股通资金渠道的单日净流入规模,基本实现在30亿元以上,而沪股通方面,则其日均净流入规模明显逊色于港股通渠道。从整体而言,资金南下热情显著高于北上的热情。

  此外,时下AH股溢价指数仍处于120附近,而A股市场仍较港股市场存在一定的溢价率空间。但,纵观AH股同步上市的上市公司表现来看,真正实现A股较港股存在折价率的股票,也寥寥无几,A股市场估值优势以及上市公司投资吸引力,仍较港股市场存在一定的差距。或许,对于更多资金而言,更期待在深港通通车之际,加快实现两地市场的差价套利,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或许,在深港通正式通车前后,两地市场的折溢价率有望逐渐缩减,以达到市场间互联互通的目的。不过,作为目前以存量资金推动影响的A股市场而言,因刚经历一轮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过程,加之高杠杆工具得到了抑制,大资金大机构再度发动大行情风险较大,市场可能继续延续“时间换空间”的姿态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两地市场折溢价空间的逐步缩减,也加速了两地市场资金的双向流动,而两地资金差价套利的热情也在水涨船高,而在此背景下,或许对于更多资金而言,更可能紧盯着两地市场的估值差异化、折溢价率水平等因素,而这也或多或少决定着资金南下还是北上的意愿。

  玉名

  均线粘合暗示,下周蓄势谋突破

  本周周线再度收出星线,120周线的压力和5周线的支撑同样明显,指数处于狭窄的通道中;从日K线角度来看,近期指数就是围绕20日线展开的,20日线正在上移和年线走平,所以均线粘合后,即将面临新的方向选择,不过下周相对特殊,有中秋小长假,仅三个交易日,也很难出现大的方向,节前惯有的是量能萎缩,振幅收敛的情况。玉名认为近期市场主基调就是上有阻力,下有支撑的走势,指数非常乏味,尤其是8.15日之后,19个交易日就是横盘格局,尤其是9.8日沪指仅14个点,振幅仅0.42%,创了近期振幅新低,这说明实际上多空资金都没有突破的意图,或者说这样的平衡态是符合各方利益的,尤其是对管理层来说,市场稳定更利于发展。

  近期深港通始终被市场热炒,包括保险资金也可以进行沪港通了,但就在此时,我们看到了港股创业板个股(正利控股)单日大跌90%的情况,要知道港股所有个股都是没有涨跌幅限制,且T+0操作的,这里面能给很多A股投资者以启示,任何股市都是残酷的,今儿微博订阅文章《一日大跌90%,启示股市生存法则》中,玉名对此重点分析,还对A股未来2016-2017年走势做研究,股市的股价上涨或来自于盈利增长或来自于估值提升,而创业板三年牛市与主板的资金杠杆牛市之后,估值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优势,经济又在调结构的L型,这意味着未来A股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依然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中,此时是比较残酷的,在这个市场上获利只能来自于另一方的亏损。所以,如何在市场中生存,如何战胜市场,就是要探讨的重点的。今晚20:30分,玉名微博还将对此详解。

  综合来看,下周走势应该是向下考验支撑,然后逐步企稳,为小长假后再度冲击阻力做准备。近期大盘连日震荡,热点轮动频繁,短线操作难度加大,让很多投资者无所适从,既不敢追高,又怕指数向上变盘踏空行情,这时候最好方式就是精心做功课,专心做个股。当然执行这一操作思路的前提是手中个股有优良基本面支撑,又有坚实的看涨逻辑,否则对于弱势股而言,不仅在上涨行情中跑输大盘,甚至在市场有风吹草动时率先遭到主力资金抛弃。玉名认为股民没必要过分追究短线题材热点股,耐心做自己的价值股即可,指数既然没有大的上下突破空间,振荡平稳区间反而是最利于个股的。如本周微博订阅文章《消息密集发布,军工股博弈两思路(附2股)》中介绍的逢9月就涨的热点之军工股,借助两大题材消息而开始向上攻坚突破,还有之前的介绍过的医药股、低市盈率股等也有不错的表现,所以忽略指数窄幅振荡的“磨人”走势,耐心伏击轮涨是较好的策略。

  贺宛男

  港股已经进入牛市 A股还在等什么?

  当A股还在3000-3100点磨底之时,港股已经进入牛市,今年以来港股涨幅已超30%。

  特别是进入下半年,港股涨势如虹,9月9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分别突破24000点和10000点整数位,下半年涨幅分别为15.89%和14.88%。同期上证指数涨5.09%,深成指涨2.6%,中小板指数涨0.62%,创业板指数从2227点到2203点,还跌了1%%。相比港股已创出一年多来的新高,A股离去年12月创下的3600点还相差一大截。

  有人说,港股表现强劲是因为估值低。是的,目前恒指市盈率约11-12倍,恒生国企指数更在8-9倍上下,但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也就13倍,上证50更只有9倍,相比道指16-17倍并不贵。如果说上证50和沪深300成份股大部分为传统产业股,那么香港股市主要也是金融房地产,结构基本雷同,为什么人家能上我们不能上?与此同时,美股也持续收高,纳指更已创下历史最高收盘纪录。看看外围股市、特别是我们的香港股市,一路扬眉吐气持续攀升,A股却磨磨蹭蹭欲进还退,仅3100点位就磨了不下20个交易日。我们不禁要问:A股还要磨多久?市场真的存在“久盘必跌”的魔咒?

  从市场层面看,最近港股一路过关斩将屡创新高,主要有两大动力:一是重磅蓝筹股领涨,银行股特别是内银股持续走强,工、农、中、建、交五大行H股6月30日至今涨幅都在20%以上,涨幅最高的交行H股达27.8%。二是“股王”腾讯控股一骑绝尘,市值一路超越中国石油(601857)、工商银行(601398)、中国移动和阿里巴巴,以超过2万亿港元的身价,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公司。大蓝筹走强源自低估值,腾讯腾飞则源自高成长。一句话,它们都是白马股,而且是明明白白的大白马。

  可在A股市场却缺少领涨的大白马。

  稍微梳理一下,A股涨得最好的是哪些股票呢?除了新股之外,有媒体统计,下半年以来基金捕获了8只大牛股,分别是四川双马(000935)、方大化工(000818)、新海股份(002120)、华仁药业(300110)、巨龙管业(002619)、亨通光电(600487)、东旭光电(000413)、宏磊股份(002647)、天际股份(002759)、美晨科技(300237),涨幅在72%-144%之间。这些个股的特征再明显不过:小盘、绩差、重组或诸如此类的概念。

  一个健康的有活力的股市,必须有一批站在时代前沿的大白马股票。美国经济并不好,纳指为什么能创历史新高?就是因为近期谷歌、Facebook、亚马逊以及一大批科技股表现良好;同样,港股的牛气同股王腾讯的带动密不可分。我们的创业板也有一批科技创新公司,恰如深交所日前撰文指出,今年上半年,在2881家A股上市公司盈利同比下降2.89%,创下七年来“最差上半年”的同时,创业板一枝独秀,盈利增长49.48%,净利润增速创下近年来新高,呈现出加速成长的态势。但充其量也只是几匹小白马,靠它们显然不足以带动市场人气,更何况创业板总体估值偏高。

  近年来,随着中概股的回归,A股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市值较大的科技类领军企业,如市值1300多亿元的分众传媒(002027)等,可惜都是借壳上市,借壳时又极不透明,高估资产,透支未来。看看分众传媒的走势,下半年至今还跌了近10%。在笔者看来,将来腾讯也好,阿里也好,百度也好,总有一天“王者归来”回到A股市场,千万不能再重蹈分众传媒那样“蚂蚁吃大象”的覆辙!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好股票、“常青树”,有哪一家是借壳的?既然借壳上市等同IPO,那么好公司理所当然就应该走IPO通道,让千千万万中小股民享受最新科技成果,这才是真正的王者所为。

  回想当初,2007年的大牛市是怎么来的?就是因为有一批以央企为领头羊的业绩高增长的大白马IPO;今天的A股市场在等什么?等的就是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大白马!

  刘炟鑫

  密切关注250日均线得失

  本周大盘在无成交量,无热点主线的前提下,屡次触碰年线冲关未果,对市场人气有不小的打击,市场接下来将再度进入震荡模式,还是向上攻克250日线值得期待。近期沪指走势波澜不惊,资金面上却不断积累上攻动能,一是沪港通已经实现26个交易日的连续净流入,说明外资认为此点位具有抄底价值;二是两融余额连续三日增长,再创逾8个月新高;三是央行通过MLF等工具来增加长期资金供给,使得市场上整体资金面无忧。

  基本面上,本周重点是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论述,笔者认为随着货币宽松政策落地,流动性将显著回升,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到位,实体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形成共振后,经济的供给质量和效率会大大提升,对股市的发展会有正向作用。

  8月公布的宏观经济指标的改善,源于投资规模增长迅猛,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稳健的货币政策主动作为,形成了三箭齐发稳增长的局面。首先,增加投资规模仍是稳增长的重要手段,包括基建投资和PPP项目的落地。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集中体现在减税降费上。第三,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配合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也争取主动,有所作为。本轮稳增长的目的就是让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技术面上,沪指在250日线下,继续窄幅整理,年线阻力依然不能突破。沪指自阶段性底部2780点反弹至今,底部逐渐抬高。我倾向目前持续震荡,是主力在发动"金九银十"一轮强反弹行情前的大洗盘,理由是,一是时间上,震荡持续了18个交易日,堪比5月中旬那次长达15个交易日的箱体震荡;二是空间上,自阶段高位3140点以来,指数经历了近70点的调整,堪比一根大阴线,清洗了足够的获利盘和套牢盘;三是从成交量上,已萎缩了一半,卖盘动力减弱;沪指目前在120日线和250日均线夹角之间的距离不大,这个区间的争夺非常关键,如果沪指继续向下调整,有效击穿60、120日线,又不能迅速收复的话,技术上就确立本轮中级反弹结束,挑战第三轮股灾后形成的谷底点2638点,这个概率偏小,但在漫漫熊市中,也不得不防。

水晶球财经周末特刊:名家论市

  如果沪指在中线操盘线50日线与250日线之间来回反复震荡后,筹码换手充分后,选择向上突破,则会延续中级反弹行情,挑战第一道压力490日线当值3278点。笔者认为向上变盘概率更大,理由是代表沪指中长周期市场筹码成本的60日与120日均线已金叉向上移动,大的向上反弹趋势形成,筹码成本不断抬高,市场虽然是存量资金在博弈,也不乏题材热点的涌现。3000点位置是沪指历经三轮股灾后的一个中枢,投资者可重个股轻指数积极操作,无论是时间区间还是点位区间,这段时间和点位区间都是国家被套牢的区间,持有股票只会输时间不会亏本金。

  下周投资者可继续关注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的潜伏机会,关注近期题材热点板块如PPP模式的轮动短炒良机。规避高位筹码松动,放量下跌的标的,关注下跌充分,长期横盘筑底后中长周期均线向上的标的股票,如通策医疗(600763)、首创股份(600008)。

  DLIANG

  震荡整理的低吸位置

  本周二再次回踩30日均线附近后保持了3天的热度,周五再次走出中小阴杀跌的走势,回顾近期行情,反复震荡就是近期行情的主基调,那么下周呢?本周继续分析主板!

  首先看月线,目前月线的压力就是月线生命线3275及20月线3351,支撑就是30月线3049及月线工作线3027和5月线2997,因为8月是行情近14个月来首次收复月线工作线3027,所以本月就有回踩确认此支撑的技术要求,因此回踩工作线3027或者5月线3000附近是低吸机会,从月线看,行情总体有依托3000附近的支撑震荡去3300附近的总体趋势。

  再来看周线,目前周线的压力就是120周线3121及60周线3155,支撑就是周线工作线3054及周线牛熊线3020,从目前周线的技术状态分析,下周应该仍然会创3140调整以来的新低以修复周线超买的技术指标的要求。只要周线没失守3020就会反复震荡上攻,向3200附近进发!

  再来看日线,我们首先进行日线的浪型划分:2780-2945为1浪上升;2945-2807为2浪回调;2807-3069为3浪上升;3069-2931为4浪回调;2931-3140为5浪上升。

  下周会创3140调整以来的新低难以避免,主要原因:

  一是3140是5浪高点,根据波浪理论运行原理,5浪需要至少3浪才能化解调整压力,而通常3浪低点会创新低;

  二是技术形态上,本周的K线其实是日线破位的反抽形态,连接前期低点2931与3041的连线对应3103,近期行情一直都是跌破了日线这个上升趋势的,属于破位后的反抽,所以形态上也支持还有一波调整。

  从形态上:3140-3041为A浪调整;3041-到截止周三的高点3105为B浪反弹,之后还会进入3140的C浪调整,因此下周创3140调整新低无可避免!技术面上,目前日线的压力就是连接前期低点2931与3041连线对应的3103,周三最高上冲3105,周五最高上冲3101遇阻回落,都是受此日线压力线的反压遇阻回落所致,后期若震荡收复这条上升通道线,会进一步向前期高点3069与3140连线对应的3178附近运行,目前日线的支撑就是30日线3061,后期若震荡跌破30日线,会进一步向60日均线3024附近寻求支撑。

  综合结论:下周还会震荡回落,回落3061,3048,3024附近是低吸博反弹机会;继续关注周线牛熊线3020的得失,只要周线收盘没失守3020,就会反复震荡上攻,逐步震荡去3200附近.

  幽兰行天下

  存量资金博弈,紧跟三种赚钱模式

  近期的行情可以用煎熬来形容,大盘在100个点的区间内来回震荡了19个交易日,每天收盘的涨跌幅都没超过1%,看着要向上突破却上升乏力,而眼看着要跌破关键位却看不到恐慌性杀跌的现象,量能不济是指数难以大涨大跌的关键性因素,此谓存量资金博弈下的震荡行情。所谓存量资金就是每天活跃在市场上的来回折腾资金,没有新增外来资金,这在成交量上体现的很明显。增量资金没有进场的关键就在于赚钱效应不足,资金都是为利而生,没有赚钱效应就没有让他们进场的动机。

  存量资金博弈下行情的典型特征就是跷跷板效应明显,当权重急拉时就会导致小盘题材股被抽血而跳水,当一个吸金很严重的热点题材大涨就会使得其他题材没有资金关注而没有表现的机会或下跌。譬如这一周表现最出色的莫过于PPP概念,这就是一个很大容量的题材,涉及环保、园林、水利和基建等,甚至以说是涵盖绝大部分以投资为导向的行业,涉及那么多毫无疑问吸金能力超强,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其他的题材自然就没表现的机会,也就是说PPP这一概念的大涨是以其他多数题材的牺牲为代价的。而行情并不是由一个热点题材能创造的,资金集中炒作一个题材就只能说是局部性行情,多数题材受承压下市场自然涨不起来。这就是存量资金的尴尬,没有增量资金的出现就别指望有大行情。这种行情下只有局部性表现,系统性机会不明显,想赚快钱和赚大钱都不容易,基本上也只有以下三种赚钱模式。

  一类是集中性的主流题材。所谓集中就是资金集中兵力攻击这一个题材,也可以说是主流热点题材,贯穿这一周主流题材也只有PPP概念这一个,下半周重组股和涉及股权变动的类重组股也还算强势。当这样的热点题材集中爆发时其他题材基本上处于调整或没啥表现的阶段,多数其他题材股都趴着一动不动,也就只有抓住这些主流题材才能赚钱。当然这类题材也会有调整,不会天天涨,但大趋势是向上,只要大趋势没边调整一下就还会继续上升。就拿PPP概念来说,板块涉及的个股众多且资金量介入大就会反复活跃,即使板块分化后当中的一些个股还会有趋势性行情,低位和高位的股此起彼伏维持着板块一定的活跃度。这类热点题材就需要反复关注,高抛低吸。次新股近期跌的太多,主要原因就在于资金都跑去PPP概念后有限的存量资金难以再支撑一个庞大的板块。再者开板新股多,而新股又是散户筹码多,接力资金消耗大,承接力不足而难形成板块合力,故而即使有个别股上涨也被其他的拖累,整个板块就显得太弱势,一旦市场没有其他强势的热点题材表现时资金就会选择出击次新股,这也是题材间的跷跷板效应。

  另一类是短线庄股。近期市场兴起一股温州帮炒作之风,其模式就是利用资金优势控盘一些小盘股,因为是超跌股少量的资金点火就能吸引跟风盘,这种模式被市场认可后更是跟风者众。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小盘股尤其是过去一年多上市且横盘几个月的次新股在毫无征兆下连续大涨。这类股涨的快跌的也快,刚放量启动时是介入点,一旦趋势加速后就要多一分戒备,连续大涨两三天后或三五天后多半伴随着宽幅震荡走势,出货手法很凶狠,跌停出货也是惯用手法。故而这种模式只适合一些研究透彻的短线高手参与,一般的投资者还是谨慎参与为好,盲从的话一不小心就去接了最后一棒。

  最后一类就是不涨停涨不停的趋势股。所谓趋势就是顺着发散的均线系统上行,多数是顺着5日线向上,有时也会回踩10日线但不会有效跌破。涉及的个股主要是有高增长的业绩或高成长性的题材做支撑,例如三聚环保(300072)和亨通光电等就是高增长的业绩支撑股价加速上行,而巨龙管业和生益科技(600183)等则是有高成长性预期的题材做支撑。这类趋势股最重要的是以均线为依托的趋势,多数先是小阴小阳的缓慢上行,然后慢慢加速上行,一旦出现两三根大阳线加速后也意味着短线调整即将来临。这类股只要趋势未打破就可来回折腾,涨了卖跌了买,资金可以循环利用,这也是存量资金行情下这类股受追捧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