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當高原文化遇見海派文化

當高原文化遇見海派文化

我省非遺傳承人現場作畫吸引觀眾駐足觀看。 記者 李欣 攝

當高原文化遇見海派文化

觀眾用放大鏡觀看世界上最小的唐卡作品。 記者 李欣 攝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極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也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多民族共存、多文化交匯,孕育出得天獨厚的青海高原文化旅游資源,正日益受到世界矚目﹔上海,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資源,曾經是我國著名的“戲碼頭”,如今正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

5月20日至22日,省文化和旅游廳攜全省30多家文旅企業、博物館的六大系列、100多種、1000多件文旅創意展品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演藝及文創產品博覽會,為“戲碼頭”送去一場充滿濃郁高原風味的青海文化旅游盛宴。

當高原文化遇見海派文化,會碰撞出怎樣的精彩?

走進青海展廳,充滿高原民族民間特色的傳統工藝文創產品、生態資源文創產品、博物館文創產品、青繡文創產品、唐卡文創產品和紅色旅游文創產品一下就吸引住了觀眾的眼球﹔“打造文旅精品、講好青海故事”的標語,配上歷年來青海獲得全國大獎的文藝精品宣傳畫和視頻,更是讓觀眾駐足停留。

這些遠道而來的文旅創意產品,不管是精心創作的唐卡畫作,還是一針一線穿梭而成的青海刺繡作品,亦或是充滿青海元素的生活用品、文化用品等,每一件都是了解青海文化旅游的一把鑰匙,一扇窗戶,一個故事,充分展現了青海高原文化旅游底蘊和發展活力。

創意賦能,非遺尋找市場突圍是青海展廳給參觀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唐卡藝術太神奇了!”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尕瑪尕智職業學校的展區,許多觀眾競相拿著放大鏡觀看兩幅世界上最小的唐卡作品,這兩幅作品均獲得了世界紀錄認証,現場實力“圈粉”。尕瑪尕智唐卡繪畫藝術傳承人吾杰告訴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了解唐卡繪畫藝術了,但普遍停留在傳統的形式中。這次來上海,就是想把唐卡繪畫藝術的創意產品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玉樹有這麼多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旅游產品。

“不到一天,我帶來的石藝畫全都被買走啦!”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博藝旅游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德功激動地告訴記者,“這次展會上,融合傳統技藝與當代設計的石藝畫作品非常受歡迎,不僅產品被全部買走,還現場簽訂了二十多萬元的訂單。藝術節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今后我既要繼承傳統,又要敢於創新,相信石藝畫產業會釋放更大的發展活力。”

湟小魚抱枕、絲綢之路書簽、彩陶別針、天空之鏡元素絲巾……好設計讓生活更美好,好設計也讓傳統文化增添了更多生機與活力。青海高原民族民間文化不再是抽象遙遠,而是一件件令人愛不釋手的小物件。省文化和旅游廳藝術處處長焦瑜告訴記者,這次展覽,在企業組織和文創產品選取上兼顧特色第一和創意優先,既符合青海地區文化資源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實際,也切合國家文創產品開發戰略。既能展示文化特色,又能增添現代設計理念的新穎及滿足市場需求和拉動文化旅游消費。

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是我國文旅融合體制改革后舉辦的第一個國家級藝術盛會,藝術節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約數、最佳連接點,努力探索將文化與旅游事業有機融合。

博覽會上,我省正式推出青海湖人文旅游線、世界屋脊探險旅游線、唐蕃古道旅游線、激情穿越柴達木旅游線、世界級非遺體驗旅游線、祁連風光精品旅游線等精品旅游線路,這些線路囊括了青海所有品質高的景點、景區,涵蓋各種文化元素。

“中國藝術節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我們將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優勢,讓青海文旅資源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推動青海文化旅游產業贏得新優勢、開創新局面。” 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呂霞如是說。

(責編:王紅玉、楊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