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办公室内男女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两成00后男生的“6·18”首单是彩妆,男士美瞳的成交增幅是女生的1.5倍,上海陆家嘴(600663,股吧)男生购买护肤品总量超过北京金融街(000402,股吧)女生……到底是新时代的男性越来越娘了,还是女性活得越来越糙了?
最后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没有取得辩论的实质性胜利。
不过,大家也有求同存异的结论:消费升级正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年轻人的生活。
这时候,你敢说自己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蓝图”吗?
什么是“消费升级”?
最近一年,“消费升级”概念在投资圈和传媒界急速窜红,大有坐享新风口之势,可你知道“消费升级”是啥吗?
截至目前,消费升级尚未有一个严谨的权威来源可以考究,它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用以描述一切“消费结构升级变化”过程。
就广义范围来分析,从消费者温饱型需求(基本生存)、服务型需求(以“安全”和“娱乐”为代表)与自我实现型需求(以“认同”、“尊重”为核心)这三类需求出发,一方面,社会整体购买力的提升,会使温饱、服务与实现三类需求按不同比例得到满足,促进结构性变化;另一方面,当社会文化引起消费心理发生较大变化时,温饱、服务与实现三类消费之间会直接发生平移转变。这两种变化,都会带来消费品行业的震荡和消费品类的洗牌,如下图1。
《麦肯锡2016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的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的百分比(参见下表1)表明,2016年中国消费者的升级消费主要集中在化妆护理用品、饮品与生鲜食品领域。
谁在驱动消费升级?
究竟是哪些力量在驱动中国的消费升级呢?我们从经济、社会和科技三个方面逐一分析。
经济(Economic):我国消费升级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结构和消费动机的改变。
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的人口数分布存在两个峰值,一个在25岁左右,另一在45岁左右,如下图3,而消费者的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5岁至45岁之间,这两个年龄段的重合使得社会购买力整体稳健温和。这种背景下,商家已不再是十几年前以“数量”取胜的思路,而是更倾向使用优化质量、提升客单价的手段保证盈利稳定与增长,这是消费升级的外因。
(2)社会(Social):“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作为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发生。当前,互联网“免费经济”红利正在缓慢消退,消费者一定程度上厌倦伴随“低价”与“免费”而来的质量问题、消费过度问题,对品质的追求开始代替对数量和廉价的追求,尤其是在宏观经济不甚景气的情况下,消费者遵循“口红效应”,对高质量、低客单价的消费品情有独钟。市场偏好变向,将引致行业层面做出升级反应,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参见图4)。
(2)人工智能。当互联网化达到一定程度,每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偏好都可能会被记录,通过智能算法对细分消费者需求进行分类与满足,以自动化技术催动柔性生产线定制化生产,将更大程度上颠覆大规模生产消费。
(3)数字化供应链系统。“数字化供应链”是指在商品从原料采购、生产、物流到贩卖的全过程,全部实现信息自动化、数字化和中央管理的供应链管理技术。同互联网化与人工智能一起,数字化供应链利用“大数据+自动化”,将实现及时感知市场,快速响应和柔性化生产,降本增效,进而促进消费升级。
哪些行业有投资机会?
说了这么多干货,最后再来点硬货——消费升级大潮中,我们如何抓住投资机会?在笔者看来,下述四个板块存在不少机会。
1、美妆与服饰:随着人们对个人护理品和化妆品愈来愈挑剔,大众化妆品如联合利华、宝洁等品牌正失去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备受追捧的西欧小众领域的高端产品。与此同时,女性“爱美”天性正逐步释放,服饰消费呈现品牌化、个性化与社交化趋势,品牌服装、潮服、网红服饰等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未来,行业内相关优质公司的股票值得关注。
2、绿色食品和休闲零食:2013年我国方便面消费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至今,这体现出消费者对食品品质(健康、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下图6。同时,一批注重体验、社交与分享的消费新品牌如三只松鼠、百草味等,快速走红,引发消费者追捧。行业内相关优质公司的股票值得关注。
4、交通出行:飞机、高铁渐成大众的出行首选。据近期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民航客流量较2000年的6700万增长了7.3倍,客座率高达82.7%。在主要的交通方式中,民航的增长率是最快的,呈45度角上升,如下图7。高铁出行也获得了稳定增长,成为最受欢迎的地面交通工具。行业内相关优质公司股票值得关注。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消费升级代表的是消费者观念和习惯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优秀的品牌需要时间去打造和培育,我们做投资,投的是未来的消费趋势,要有做长线的心理准备,如果耐心不够,不妨绕道而行。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苏宁财富资讯
(责任编辑:娄在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