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21日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2016年,皖南示范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93.96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98.32万人次、国内游客2.63亿人次,
记者2月21日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2016年,皖南示范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593.96亿元,接待入境游客398.32万人次、国内游客2.63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8.8%、10.3%和17.0%,占全省总量分别达到52.59%、82.06%和50.43%。去年示范区共创建5A景区2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和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
据省发改委皖南处相关负责同志介绍,示范区全域旅游创建全面启动,皖南示范区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进行整体规划布局、综合统筹管理、一体化营销推广。示范区“旅游+”产业融合加速,在建旅游新兴业态项目45个,获批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景区、线路、赛事)13个、省级体育旅游基地4家、省级中药健康养生旅游基地7家、省级旅游小镇13家、长三角旅游标准化示范营地2家、“森林旅游人家”309家。
同时,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PM10平均浓度为68.3微克/立方米,下降5.5%;PM2.5平均浓度为41.7微克/立方米,下降8.3%,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4.1%。示范区新增9个县(区)入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泾县获批为国家生态县,繁昌县成功列入2016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新建绿道544公里,治理水土流失182km2,实施生态修复150平方公里。
此外,示范区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也得到加强。文物保护获得法律保障,《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通过省人大审议,于2016年5月1日起施行。设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专项经费684.8万元,支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活动。50个村落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泾县黄田村、徽州区呈坎村文物保护样板工程前两期近40处古建筑维修项目完成,第三期23处维修项目启动。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程前两批16个传统村落维修项目完成。(记者 汪乔 通讯员 高慧颖)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