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陆川仙山村开发乡村旅游助脱贫

  原标题:仙山村:依托景区,搞乡村旅游脱贫

  玉林市陆川县沙坡镇仙山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的名单中,作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仙山村如何开展旅游扶贫?走进该村一探究竟。

  依托景区,走旅游扶贫路

  陆川县第一高峰谢仙嶂就坐落于仙山村,谢仙嶂有保护完美的原始生态森林风貌,云雾缭绕的高峰胜景和众多传奇色彩的民俗文化故事,开发为谢仙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项目包含生态观光旅游、登山运动旅游、汽车营地、陆川普照禅寺、武术文化教育、休闲养生、新农村建设等内容,配套建设旅游交通、旅游接待服务、旅游信息系统、旅游厕所等建设项目。

  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陆川县依托谢仙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带动仙山村旅游扶贫。挖掘仙山村农业优势,让农业资源产业由种植转向旅游服务产业上,发展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业态,同时把景区周边要素、带动性等指标设计出来,通过景区带村、能人带户等推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通过推进重大旅游项目,仙山村带动群众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旅游服务接待、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农家乐餐馆建设、生态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在推进谢仙嶂旅游项目建设中,让贫困村群众在项目土地租赁、项目征地拆迁补偿、项目建设务工、承接项目工程承包、乡村交通运输业等方面增加稳定收入,让景区建设和脱贫工作同步开展,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改变、农民增收产业项目增加、乡村文明明显提升、生态乡村建设提质,也促进了旅游市场发展。

  旅游建设,村民纷纷脱贫

  仙山村属于广西旅游扶贫示范村、陆川县2016年2个旅游扶贫项目建设推进村,该村以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带动,通过旅游企业就业帮扶脱贫一批、通过扶贫村屯旅游开发帮扶脱贫一批、通过旅游技能培训引导进行就业帮扶脱贫一批、通过旅游大项目建设带动帮扶脱贫一批、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参与旅游服务帮扶脱贫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开展旅游扶贫工作。

  一年来,仙山村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2647万元,建设谢仙嶂景区项目工程5个、新农村客家围屋2座、水泥硬化村屯道路10条3公里、水渠3条1.5公里、村办公楼第二层、历山山庄生态公园等贫困村项目。

  在推进陆川县谢仙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建设项目中,带动了一大片贫困户实现旅游脱贫。招用的50多名工人,全部是贫困群众。对贫困群众开展旅游扶贫培训和建筑工程培训,成立村建筑工程队到南宁、玉林等地承包工程项目建设,实现贫困群众的转移就业增收。

  目前,谢仙嶂旅游项目建设带动了旅游农家乐餐馆建设2家、花卉苗木场1个、规模养蜜蜂3户,带动贫困群众56人参与旅游建设服务;旅游项目促进了砂石、运输、景区交通服务、乡村道路工程建设等行业,带动贫困村群众及其他村民350多人就业;客家围屋配套村民集体活动中心房,屋后山建设了历山山庄公园,开辟登山游道,逐步建设观光亭、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将打造成谢仙嶂旅游风景区的客家旅游风情小镇。

  该村独创了贫困村村内移民搬迁的新经验,村内集体调剂移民搬迁建设用地,把位于高远深山、交通不便的3个村民小组32户、250多人全部迁移出深山,大部分迁居村委会附近的谢仙嶂旅游风景区村庄周边村屯,方便了这些贫困群众参与旅游业建设和服务。

  饱满热情,打造乡村旅游特色

  仙山村在开发乡村旅游过程中,凸显乡土特色,注重保留传统农耕文化,将农村淳朴的风俗带入规范化的旅游管理服务中。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突出文化特色,使旅游扶贫与当地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有机结合,让游客体会到令人回味的乡愁。

  围绕旅游产品打造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仙山村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动员更多的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规划机构、旅游院校等单位参与旅游扶贫工作,对仙山村实施结对帮扶。针对临近核心景区的优越条件的村屯,鼓励依托景区完善服务配套,参与游客的接待服务;对距离景区较远的地方,鼓励开发土特产品和手工艺产品,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和增值链条。对传统农区,鼓励发展“基地+景点”的农旅融合模式,实现农业的服务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用创意升级乡村旅游产品,用创意强化乡村旅游营销,用创意引领乡村旅游消费,形成乡村旅游新的亮点、热点和增长点。

  乡村旅游扶贫是一项能够让农民实现脱贫、走向致富的利民工程、民心工程。依托谢仙嶂民俗文化生态旅游风景区项目,仙山村正以饱满的热情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奏响乡村旅游特色发展的新乐章。(原文编辑:钟丹丹 记者:詹丽萍 通讯员:姚明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