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人们苦心焦虑地追求新的出路。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中国跨入新的时期。这是历史的选择。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8年12月22日,陈独秀(1879—1942)和李大钊(1889—1927)创办《每周评论》,对五四运动的爆发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图为连续刊登三期的《山东问题》。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五四运动时期印发的漫画和传单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9年5月7日起,上海各界约2万人在南市公共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帝国主义出动军警、马队,在马路上严密布防,干涉三罢斗争。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聂中丞公学日记,记载了五四运动期间该校学生参加抗议活动的情况。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9年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下令免去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五四运动取得重大胜利,这是12日上海报载的有关专电。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上海各界欢呼曹、陆、章被免职,市民燃放鞭炮庆祝。历时7天的三罢斗争结束。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新青年》于1915年在上海创刊,创办人陈独秀,是宣传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1920年自第8卷第1号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9年在上海创办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邵力子(1882—1967)任主编,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之一。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19年8月创办的《星期评论》,戴季陶(1891-1949)任主编,编辑人员大多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发表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在上海出版。(实物)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0年至1921年初在上海出版的宣传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部分译著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0年8月15日,李汉俊、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刊物《劳动界》。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的《共产党》月刊,主编李达,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党的基本教育的半公开理论刊物,这是《共产党》月刊创刊号。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上海在中国共产党筹建期间,成为建党理论宣传中心、干部培训中心和建党指导中心,这是上海发起组成立地址: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

辛亥革命与上海:历史选择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大会召开地址: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