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头条新闻

用戏剧形式挖掘沈阳历史文化

用戏剧形式挖掘沈阳历史文化

  评剧《黄显声》排练现场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3月14日,沈阳艺术大厦排练大厅里,张宏伟饰演的黄显声正在监狱里为狱友吹口琴,吹着那首抗日歌曲《松花江上》,那悲愤苍凉的琴声,表达“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的悲愤情怀,这是大型现代评剧《黄显声》第二幕中的一个场景。

  记者在现场采访中了解到,由沈阳演艺集团、沈阳评剧院原创的大型现代评剧《黄显声》,将黄显声的英雄形象和事迹艺术地呈现在舞台上,把心系国家命运、民族存亡的英雄人物完美地展现出来,旨在深入挖掘沈阳历史文化,传递沈阳人民不屈、不弃、永不言败、奋勇抗争的勇气和精神,努力讲好沈阳的抗战故事,提升沈阳的城市影响力。

  大型原创话剧《奉天战俘营》也正在筹排中。沈阳演艺集团董事长王平告诉记者,评剧《黄显声》已进入排练阶段,将于5月9日、10日在盛京大剧院首演。话剧《奉天战俘营》将在4月开排,预计在6月首演。这两部戏都是以“讲好沈阳故事,牢记沈阳历史,弘扬沈阳地域文化”为主旨而创作的舞台大戏。

  努力还原史实

  沈阳的抗战历史独具特色,它承载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完整的14年抗战,特别是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这段历史,又将沈阳的抗战历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有独特的国际性和影响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现代评剧《黄显声》和话剧《奉天战俘营》应运而生。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身为辽宁省警务处处长兼奉天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不顾蒋介石不抵抗的命令,率领警察总队3000多人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黄显声指挥警察部队在沈阳二经街一带依靠简单的街垒与日军对战三天三夜,最终因日军出动坦克攻击,只配备轻武器的黄显声部伤亡太重,被迫撤离。黄显声到达锦州后整编、收编了从沈阳撤出的抗日队伍、北宁铁路沿线警察,抽调各地警力,重新编制公安骑兵三个总队,并大力组织和扩充地方武装。将新编部队改称为“辽宁抗日义勇军”并担任总司令。抗战全面爆发后,黄显声欲赴延安,不料被国民党特务侦知并秘密逮捕,长期扣押,后被杀害。

  在排练现场,评剧《黄显声》导演杨晓彦向记者介绍,《黄显声》在剧本创作上还原了历史真实事件,以叙事手法将黄显声一生中几个辉煌的历史事件用时空交错的方式展现出来。虽然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保持了故事真实性是毋庸置疑的。

  评剧《黄显声》在主演黄显声的演员选择上,大胆起用省戏剧玫瑰奖获得者、京剧演员张宏伟,这种戏剧“跨界”的尝试势必会让观众眼前一亮。在表演形式上,该剧以评剧独有的地方戏演唱形式和戏曲武打相结合,又创造性地融合现代的审美习惯和表现手段进行了推陈出新。

  突出沈阳人的大爱

  话剧《奉天战俘营》由沈阳演艺集团、沈阳话剧团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陈列馆共同打造。《奉天战俘营》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进行构思,把戏剧视角聚焦在战俘营外的沈阳人身上,用幸存战俘对历史的追述,还原沈阳人对盟军战俘的帮助。该剧由著名剧作家黑继文编剧,新锐导演、连续六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导演金奖获得者黑晓欧任导演。黑晓欧是黑继文之子,可谓“上阵父子兵”。

  话剧《奉天战俘营》由全国话剧金狮奖获得者张红军饰演老年比尔,省戏剧玫瑰奖获得者王凯饰演李德纯。黑晓欧说,《奉天战俘营》将视角聚焦在幸存战俘和沈阳普通百姓身上,以当年幸存下来的老战俘的回忆展开故事,引出沈阳老李一家如何在黑暗的年代帮助和关爱战俘的故事,突出体现了沈阳人的大爱。

  王平表示,沈阳演艺集团将努力把该剧打造成一部既具有国际意义又极富艺术水准的话剧,为沈阳舞台再添艺术精品。□本报记者/杨竞文/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