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于法正,兵强于纪严。古今中外,每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都把严明法纪作为治军通则。近年来,我军参与国际维和、联合军演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频繁,官兵在不断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同时,也对外军治军理念、制度设计、体制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据《解放军报》报道,2月中旬,第26集团军组织开展了“外军法治建设面面观”教育活动,50余名出国执行任务官兵纷纷登台,讲述外军加强法治建设的生动故事,引起广大官兵对于法治军队有法必依、有令必行、有章必循、有禁必止的强烈共鸣。
细微小节,折射法治印记
——走进第26集团军聆听“外军法治建设面面观”故事会
讲述人:某旅通信营战士付利
56岁尼泊尔老兵按标准参考
随我军首支维和步兵营赴南苏丹朱巴地区执行维和任务时,在一次城区巡逻的过程中,我与56岁的尼泊尔上等兵斯瑞斯塔编在同一个行动小组。
交谈中,斯瑞斯塔告诉我,他曾在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进修过两年,还有个中文名字叫“老袁”。
“请立即前往距现地1公里处的某城镇集合!”一次,接到对讲机里传来的命令,我们俩拔腿就跑。由于非洲气候炎热,到达目的地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但身边的斯瑞斯塔却一脸轻松,“别看我56岁了,跑5公里绝对能在23分钟内完成。”
“体能素质是我军考察官兵素质的一项基本指标,官兵一切福利待遇均与体能素质挂钩。”斯瑞斯塔指着自己的上等兵军衔,颇为自豪地说:“在我入伍第19年时,由于在体能考核中成绩优异,被提拔为上等兵。”接着,他话锋一转,“如果考核不合格,不仅会失去晋升资格,还要受到相应处罚。”
我急切地问道:“难道就没有特例?”斯瑞斯塔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无论军官还是列兵,都没有特例。”斯瑞斯塔还特意给我展示了他自制的健身器材——一个用铁块和木棍做成的简易杠铃,“我们训练场地和器材有限,但是我们会利用一切机会提高素质、强健体魄。”
“考核不合格,我这个上等兵就当不成喽。”斯瑞斯塔指着自己的军衔告诉我,“战场上敌人不会因为你的性别、年龄、职务对你区别对待,作为一名军人,体能素质达标是最起码的要求。”
讲述人:某旅副连长孙维谦
一名观察员完成任务却被罚款
2013年,我以翻译官身份出国执行维和任务。第一次去联合国特派团总部办事,就看到一名军事观察员满脸愁容地握着一张罚单,上面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由于你在执行任务中使用车辆超过规定里程,请及时交纳额外费用。”
原来,这名军事观察员3天前接到一项紧急巡逻任务,需要立刻动身前往200公里外的某地。由于这类任务在他职责范围内,并不需要通过运输部门的电子系统申请派车文件,完成任务心切的他将特派团“每天驾驶车辆超出规定公里数,将由驾驶者本人承担油费、车辆损耗等费用”这条规定忘在了脑后,未及时上报就擅作主张临时增加巡逻计划,需要交纳额外的100多公里油费。
“完成紧急任务还要被罚款?”面对我的疑问,他解释说:“完成紧急任务,联合国对我进行了通报表彰;这次被罚款,是因为违反了纪律。赏是赏,罚是罚,怎么能够混为一谈呢?”
渐渐地,我发现联合国特派团将“一切按照规定要求办事”落实到了方方面面——特派团总部办事有流程规范表,新人无需帮带就能实现“无缝衔接”;每一级都有权限“清单”,权力范围内无需请示汇报就可下达命令;官兵上报休假计划后如无故推迟,可移交军事法庭处理,每年联合国的官兵按计划休假率几乎都是100%……
一支法治军队,只有始终坚持按纲办事、赏罚分明,才能更好地维护制度权威性、调动官兵积极性。